懼讒
【題解】
這是一首據典論今的五言詩,李白于唐玄宗天寶二年(734年),供奉翰林時所作。
詩中引用了四則令人發指的“讒言殺人”的歷史典故,用以警醒世人,那些奸佞小人無端的“讒言”有著多么駭人的殺傷力,簡直防不勝防,從而表達了詩人由于懼怕讒言,不能得以施展胸中大志和才干的憤懣情懷。
【原文】
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①?
眾女妒蛾眉②,雙花競春芳。
魏姝信鄭袖,掩袂對懷王③。
一惑巧言子,朱顏成死傷④。
行將泣團扇,戚戚愁人腸⑤。
【注釋】
①“二桃殺三士”二句:語出《晏子春秋·諫下二》記載,齊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位武將。晏嬰路過三人面前,未能得到應有的尊敬。就進讒言于齊景公,以“二桃獎勵三勇士”之計,引起爭端,致使三人自相殘殺而亡。詎:豈,怎。
②蛾眉:指美才女文姜,曾因鄭國世子聽信讒言而使文姜遭遇退婚之辱,錯過一段好姻緣。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六年》。
③“魏姝”二句:《韓非子·內儲》記載,戰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美人,頗得寵信。夫人鄭袖告訴她:“大王非常喜歡你,但不怎么喜歡你的鼻子。你只要見到大王‘常掩鼻’,則大王就會永遠喜歡你。”魏美人從此見到大王,常常掩鼻而行。楚懷王心中詫異,鄭袖送出讒言:“她常對別人說,大王有口臭,必須掩鼻方能忍受。”楚懷王大怒,遂令人割掉魏女的鼻子。
④“一惑”二句:《漢書45卷·江充傳》記載,江充,字次倩。西漢趙國邯鄲人。曾與太子劉據結怨。江充惟恐遭太子所誅,便借“巫蠱”事件,讒言太子有牽連。劉據驚悉此事,抓住江充,一刀斬了。宦官向漢武帝稟報:太子造反。劉徹大怒,出兵平亂。太子兵敗,懸梁自盡。詩人借用此典,警喻后人。死傷:一作“損傷”。
⑤“行將”二句:班婕妤《團扇詩》載有“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譯文】
齊國丞相晏嬰只因自認為未能得到應有的尊敬,就進讒言利用“二桃獎勵三勇士”之計,殺死了三個武將,怎能不說讒言勝比鋒利如霜的劍殺人還厲害呢?
在女子當中,漂亮出眾、美如文姜的女子總是被別人嫉妒,于是就有居心叵測的人,去挑撥兩個最美麗的女人互相傾軋,就如同讓兩朵鮮花互相斗艷。
美人魏姝聽信了楚王夫人鄭袖的話,以衣袖掩鼻面見君王而得罪了楚王,結果被打入冷宮。
一個巧言令色之人利用讒言迷惑他人,可以使紅顏頓時失去光彩,或死或傷,但同時也會像江充那樣損傷自己。到頭來,必然會遭遇像秋天的團扇那樣被拋棄一旁哭泣的命運,終日里慘慘戚戚地愁腸百結。
上一篇: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梁園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