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皆有味
梁先生語錄:
四時皆能激發人:春使人活潑高興,夏使人盛大,秋冬各有意思。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正因為他能“樂以忘憂”,所以他能陶醉于生活之中。人生于世,百味俱全,快樂是我們一生的渴望與追求。羅丹曾說,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見,縱然苦難如此多,快樂也并不難,我們需要的是一雙善于發現快樂的眼睛。擁有它,我們便能如孔子一樣“樂以忘憂”。
從前有兩個病人,同住在一家大醫院的同一間病房里。病房里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這兩個病人都病得比較重。其中一個病人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他的床位靠窗,因此,他每天下午可以坐一個小時。但是另外一個人一整天都得躺在床上。
每天下午睡在窗旁的那個病人坐起來的時候,他就會告訴那個只能躺著的病人自己所看到的景色。他說窗外有個公園,公園里有個美麗的湖,湖里有可愛的鴨子和天鵝,孩子們在那兒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輕的戀人在樹下攜手散步,在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地方,人們玩鬧嬉戲,后頭一排樹頂上則是美麗的天空……整天只能躺著的病人每天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想象著朋友所描述的種種情形,他感覺自己也真的看到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只能躺著的病人開始不平衡了。他心里想:為什么只有他可以睡在窗邊,可以看到窗外?為什么我不可以呢?他越想就越渴望換床位。
一天夜里,他沒有睡著,眼睛一直盯著空白的天花板。這時候,睡在窗邊的那個病人忽然驚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鈴叫護士來,但是始終都沒有成功。沒過多久,他就沒有動靜了。但這個醒著的人一直靜靜地看著他,并沒有幫忙。
第二天早上,護士來的時候那人已經死了,整天只能躺著的這個病人靜靜地看著別人抬走他的尸體。
過了一段時間后,這人終于換到靠窗戶的那張床上。可是當他終于掙扎起來看窗外時,他發現,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墻,根本就沒有之前那個病人描述的那些美麗景色。
從中,我們可知,很多時候,我們要寄予生活某種希望,賦予自己快樂的元素,這樣才能真正發現生活中別樣的美。而這,也正是擁有發現美的眼睛的一種表現。不然,就如那個整天只能躺著的病人一樣,眼前所見只不過是一片空白。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人生許多事物都如白駒過隙。春夏秋冬,總在交替。正因為有這樣的更迭,所以世間之美才會多姿多彩。人生于世,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就能領略四季之美。要看到,不論是四季中,還是四季交替間,都是獨有韻味的。
可以說,春天是希望靈動之際,夏天是生命成長之時,秋天賦予萬物更迭,冬天是一個沉睡的季節。然而,不論是哪個季節,誠如梁先生所言,都能激發人。也就是說,四季各有味,都能給人以無限的啟發。之于人生,這就是一種美的啟迪,是生命更迭的昭示,是自然之奇觀。所以雪萊會感嘆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不正是借春之美發現冬之美的表現嗎?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常人嫌厭的冬天,雪萊會贊美,會喜愛。
人生于世,何止是冬天有別樣的美呢?四季都如此。但是,自古以來,人們最欣賞的莫過于春天的美了。像以散文見長的朱自清,形容春天是“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梢姡阂獍蝗恢鴮嵶屓苏駣^,仿佛昔日的枯木槁枝都能發出芽兒來。
夏天蔥翠的樹葉也讓人興奮,唯獨秋冬看似蕭條。比如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倘若人人對秋天都有這樣一種偏見,那就無法發現秋之美了。劉禹錫就是一個獨辟蹊徑的人,他說:“我言秋日勝春朝。”所以,秋天在他的眼中是美得非凡的。
梁先生也更為欣賞秋天之美。但是,他的視角不局限于景色之美。他說:“我覺得秋天的意思最深,讓人產生許多感想,在心里動,而意味甚含蓄,不似其余節氣或過于發露,或過于嚴刻。我覺得在秋天很易使人反省,使人動人生感慨。”
可以說,這是一種欣賞四季之美的心靈視角,達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人生于世,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就應該用心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四時皆有味。因此,不論是裸眼看自然之美,還是和梁先生一樣融入自然,聯系自我,尋找思考之美,心靈之美,都應當有領略人生之美的慧眼。這樣一來,我們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而這,也正如梁先生所強調的“趣味人生”是一致的。不然,終日黯然神傷,幽幽怨怨,哪里能快樂呢?
上一篇:《君子忌茍合,擇友重趣味》梁漱溟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因為有主見,所以有學問》梁漱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