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舊彭澤懷陶令
【原文】
潛魚愿深渺,淵明無由逃①。
彭澤當此時②,沉冥一世豪。
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③。
歲晚以字行④,更始號元亮⑤。
凄其望諸葛⑥,骯臟猶漢相⑦。
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
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
空余時語工,落筆九天上。
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
屬予剛制酒⑧,無用酌杯盎⑨。
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⑩。
【注釋】
①淵明:指潭水清澈,即水清無魚。
②彭澤:地名,即彭澤縣,陶淵明曾擔任彭澤縣令。
③卯(mǎo)金刀:指“劉”字。
④以字行:指陶淵明,字元亮。也有人稱其名為陶潛,字淵明。
⑤更始:指重新開始。
⑥凄其:指寒涼之意。其,詞尾。在這里主要形容情緒凄涼。
⑦骯臟:指剛直倔強。猶:好似。漢相:這里代指諸葛亮。
⑧屬:剛好,恰好。制酒:即戒酒。
⑨無用:不能。酌:斟酒,這里指以酒祭獻。杯盎:泛指盛酒的容器。
⑩斯文:這篇文章,就是指這首詩。
【譯文】
在水里游來游去的魚兒希望在幽深的水底潛伏,可是因為水過于清澈見底,以至于水中的魚兒無處可躲藏。
古時候的彭澤縣,曾經將陶淵明這樣的絕世英豪埋沒了。
漢朝是劉姓的天下,善于制作禮樂制度,可是,傳到司馬氏的手里已經慢慢衰落了。
陶淵明在中年過后只喜歡用自己的字號,因為想要重振朝綱,所以將自己的字號改為元亮。
情緒悲涼地去緬懷漢代名相諸葛亮,陶淵明那剛直倔強的性格也和諸葛亮十分相似。
可惜的是,晉代時期沒有像三國時期益州太守劉備那樣的人,懂得識別并招攬賢才良將為己所用。
以至于陶淵明白白浪費了自己想要安邦定國的心愿,不得不將歲月在江湖上消磨殆盡。
陶淵明的一生只留下精美的詩篇華章,他的詩篇好似從九重天落筆一樣讀起來十分美妙。
古往今來,可敬的人有很多,可是只有陶淵明才能最值得我交往和敬仰。
不巧的是我正處于戒酒時期,所以不能斟滿一杯酒為陶淵明獻祭。
如果想要召回千年前的陶淵明靈魂,恐怕這首詩更為合適恰當。
【賞析】
這首詩寫于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冬,當時的黃庭堅由京師貶謫到吉州太和縣做官,途徑彭澤縣的時候,忍不住緬懷并追憶當時曾在彭澤縣做過縣令的陶淵明,這首詞創作的初衷便由此而來。
晉義熙元年(405)八月,陶淵明曾為彭澤令,十一月解印綬棄官返回自己的家鄉隱居。
陶淵明一生操守高潔,從來不會因為五斗米折腰,歷代以來都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和贊賞。
黃庭堅在這首詩中,對陶淵明光明高潔的人格和卓爾不群、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表示深深的欽佩和企慕之情。同時,詩人更感嘆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劉備那樣的賢主,不能選賢用能,白白地讓陶淵明這樣心懷高遠志向的人,空懷報國之情而不得伸展。全詩立意深遠,沉痛感人,用典煉字,都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詩人強調陶淵明疾惡除暴之志與壯志未酬的悔恨之情,在歷朝歷代緬懷陶淵明或歌頌陶淵明高潔品格的詩文匯總中別具一格。
詩人特意說陶淵明將自己的字號更改,是想要自比諸葛亮,說他想要興復漢室,讓漢室和盜取漢室的賊人誓不兩立。然而,到了晉代,許多臣子都只會趨炎附勢,陶淵明觀察到真正支持正統的人太少了,于是他在心灰意冷之下選擇辭官歸隱,他那剛強不屈的品格讓世人贊嘆不已。
陶淵明的一生盡管對當時朝廷忠心耿耿,但是,隨著時間緩緩流逝,他的才華抱負卻無法施展出來,終究壯志難酬,等到陶淵明去世后,流傳下來的就只有那些優美的詩句了。
實際上,陶淵明創作的詩詞在南朝時期并不出彩,直到唐朝時期才開始得到許多人的贊賞,而到了宋代,陶淵明的詩句傳誦幾乎達到頂峰,僅蘇軾一人就和陶詩一百多首,這樣的盛況是曹植、劉禹錫、李白、杜甫等人望塵莫及的,從這首詩中,讀者也可體會到黃庭堅對陶淵明詩詞的極度推崇之意。
上一篇:黃庭堅《宜陽別元明用“觴”字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弈棋二首呈任公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