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①
【原文】
今人常恨古人少,今得見之誰謂無。
欲學淵明歸作賦②,先煩摩詰畫成圖③。
小池已筑魚千里④,隙地仍栽芋百區⑤。
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⑥。
【注釋】
①李亮功:李公寅,字亮功。著名畫家李伯時的弟弟。
②淵明:陶淵明為彭澤縣令,流傳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③摩詰:王維,字摩詰,有別墅在輞川,曾畫《輞川圖》。
④小池:謂池雖小,魚得水而自由。
⑤芋:芋頭,可以食用的一種植物。區:種一棵芋所需之地。
⑥京洛:汴京,洛陽。這里指京城。
【譯文】
現在的人總是會時不時地埋怨:像古代高士那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今日見到了他,誰還能認為世上缺少這樣的人呢?
想要效法陶淵明一樣歸隱山林,作《歸去來兮辭》,那就先要勞煩王摩詰畫好《輞川圖》。
已筑起小小的池塘,池塘雖小,也可任魚兒作千里之游。土地的空隙之處也能有種芋頭的地方。
如果內心不夠寧靜,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退居山林,都是件很累的事。如果內心不受外界的牽景,即便居住在喧鬧的京城,也與居住在江湖沒什么不同。
【賞析】
黃庭堅的七律詩,寫到這里,已是“皮毛剝落盡,惟有真實在”。在這一時期的詩中,我們已經很難看到他以前的風格,完全有理由認為,他把一切富貴氣、脂粉氣、寒酸氣、學究氣都摒棄得干干凈凈。這首詩格調老蒼,風骨騫舉,無可摘之警句,無可挑之詩眼,全詩沒有多余的字句,如百煉精鋼,看似平鋪直敘,但擲地有聲,給人以極大的抨擊力。這樣的作品,在黃庭堅集中是不多見的。
上一篇:黃庭堅《追和東坡壺中九華》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醉蓬萊·對朝云叆叇》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