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東坡壺中九華
【原文】
有人夜半持山去①,頓覺浮嵐暖翠空②。
試問安排華屋處,何如零落亂云中。
能回趙璧人安在③?已人南柯夢不通!
賴有霜鐘難席卷④,袖椎來聽響玲瓏⑤。
【注釋】
①持山去:這里指異石為人取去。
②浮嵐:山中飄浮的云氣。暖翠:天晴時青翠的山色。空:指這一切突然消失。
③趙璧:趙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詐許以十五城易璧,藺相如自愿奉璧前往,說:“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④霜鐘:指江西湖口的石鐘山。蘇軾考察其由來,寫了《石鐘山記》。
⑤袖椎:衣袖里藏著椎子。
【譯文】
不知是誰,在半夜偷偷地把山搬走,突然覺得浮動的林霧、青翠的山色都頓時消失不見了。
不妨想一想,與其把這奇石放置在豪華的房子里,還不如讓它零落在云山之中好一些。
能完璧歸趙的人,如今又在哪里呢?過去的事情如同夢境一般!
值得慶幸的是,有石鐘山在,難以席卷而去,還是帶個槌子去敲敲,聽聽它發出的清越的響聲吧!
【賞析】
此詩作于崇寧元年(1102)五月。蘇軾南遷時路過江西湖口,見李正臣異石,因其有九峰,與安徽青陽縣的九華山十分相似,又因傳說中神仙壺公腰懸一壺,其中別有天地日月,因此取名“壺中九華”。黃庭堅因此作此詩。這首詩借寫異石的歸屬過程,暗寓友人蘇東坡一生跌宕起伏的遭遇。詩的意境深遠,看似字字寫石,實際上是寫人的命運。人與石完美地合而為一,將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很好地融入其中,外表曠達的語言中蘊含對生死之悲的感悟,給人多層次的審美感受。
全詩結構巧妙,行文曲折,韻律優美,十分耐人尋味。
這篇詩作感人肺腑,以一塊奇石的得失遭遇象征朋友的生死命運。東坡去世這件事對黃庭堅來說真可謂一個極大的打擊,因為他失去了一位患難與共、志趣相投的良師益友。出于對朋友的思念,黃庭堅在自己的很多詩中都流露出這種思想感情,如“德人泉下夢”“東坡百世士”“東坡道人已沉泉”“經行東坡眠食地,拂拭寶墨生楚愴”“何況東坡成古丘,不復龍蛇看揮掃”等。由此也不難看出兩位大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上一篇:黃庭堅《贈鄭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