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
【原文】
猿愁魚踴水翻波①,自古流傳是汨羅②。
蘋藻滿盤無處奠③,空聞漁父扣舷歌④。
【注釋】
①猿愁:山猿哀鳴的聲音似有愁緒。踴:向上跳躍。
②汨(mì)羅:在湖南岳陽,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③蘋藻:是水草名,古人常采來作祭祀之用,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蘋:泛指沒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長在水中的植物。奠:祭奠。
④漁父:漁翁,漁夫。父:通“甫”。《楚辭》記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扣舷歌:扣舷而歌。叩擊船板唱著歌而去。引自《楚辭·漁父》。
【譯文】
山猿發出哀愁的啼鳴,江魚騰躍出水面,水波翻滾,這里自古流傳著屈原投身汨羅江的故事。
江邊到處可見裝滿祭祀所用的綠蘋和水藻的盤子,可是當年屈原投江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只聽見江上船中的漁父扣舷而歌的歌聲依舊還在,遙遙可聞。
【賞析】
本詩是韓愈第一次被貶之時所作。韓愈官居監察御史時,因關中旱饑,上疏請免徭役賦稅,遭讒毀而被唐德宗貶到偏遠的廣東陽山縣當縣令。有一天韓愈心情郁悶,來到汨羅江畔憑吊因政治失敗而投江身亡的屈原,聯想起當年楚國上下都沉浸在醉生夢死中,而屈原毅然上疏反遭譴責的狀況,與此刻的自己又是何等相似啊!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江邊到處可見祭祀所用的綠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當初賈誼尚能投書一哭,此時韓愈卻連祭奠的地方都無從找尋,唯有江上的漁父扣舷歌依然遙遙可聞。韓愈見到此情此景,不禁無比感傷,于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懷古傷今的經典詩篇。
前兩句的描寫,暗寓了詩人在政治上突如其來的打擊,在他心底激起了無法平息的狂瀾。此刻如同山猿愁啼、江魚騰踴、浪濤翻滾。在這樣的心情下,再次想起了當年的屈原。詩人雖然沒有直抒見到汨羅江時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但此中卻隱含了溢于言表的不盡之意。
后兩句的描寫,詩人化用典故,借屈原跟漁父相遇對白,與后來漁父扣舷而歌離去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當年的屈原,而那蘊含深意的扣舷歌,似乎永遠在嘲弄著執著于改革政治、不肯同流合污的仁人志士。這里暗用楚辭典故,巧妙地與自己的處境聯系在一起,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面對茫茫水天悵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發了自己無端遭貶的迷惘惆悵與無比悲憤之情。
上一篇:韓愈《游太平公主山莊》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韓愈《湘中酬張十一功曹》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