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原文與翻譯、賞析
紫陌紅塵拂面來①,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②,盡是劉郎去后栽。
【注釋】 ①紫陌: 長安城內的大道,在興慶宮附近。唐玄宗 《游興慶宮作》:“代邸青門右,離宮紫陌陲。” ②玄都觀:長安城內的一座道觀,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城南新風公園西。③劉郎:作者自稱。
【詩大意】 長安城內的大道上熱鬧非凡,飛揚的塵土向人們迎面撲來。興沖沖的行人在盡情談論賞花歸來的情景。玄都觀里的千樹桃花爭芳斗艷,確實很美,可都是在我劉郎遭貶之后被人栽植成長的。
【賞析】 憲宗元和十年(815)春,劉禹錫、柳宗元、韓泰、韓曄、陳諫等人由貶所奉詔至京,正值京城“花時”,便相約賞花。本詩是賞花以后所作。
詩的前兩句寫長安居民賞花的盛況。據李肇說: “每暮春,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唐國史補》卷中)作者置身于賞花歸來的人流中,把眼前看到的景象寫下來,借以表達自己與廣大游人相同的一種興奮的心情。其間并無寓意。后兩句就不同了。詩人畢竟敏感。當他聯(lián)系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時,就止不住要發(fā)感慨。這種感慨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一、離京十年,后栽的桃樹都長大了,開花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是文人對景感懷的常情,用以寄托身世之痛和年華易逝的悲慨,不關涉到別人。二、把觀中桃花比作滿朝新貴,諷刺他們是在排擠自己出朝以后才被提拔起來的。中國有句古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劉禹錫離京正好十年,朝廷所樹,全是木頭!劉禹錫動筆之初,主觀上是否有這層意思,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細加琢磨,并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即使真有這層意思,他所要諷刺的對象肯定不會是在朝的所有官員。當時的大臣,除武元衡以外,都未反對過永貞革新。裴度、李絳、權德輿等均為八司馬的同情者。但客觀上卻確實有點缺乏分寸,給政敵留下了可乘之機。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硬說此詩有意諷刺在朝大臣,并把是非播弄到憲宗皇帝耳內。神經過敏的憲宗皇帝本來就對劉禹錫等人存有夙憾,一經挑撥,立即變臉。于是,朝廷上下,一片撻伐之聲。劉禹錫形容當時的情況是:“一坐飛語,如沖駭機。”(《謝中書張相公啟》)孟棨說得更具體:“ (劉禹錫) 作《贈看花諸君子》詩……傳于都下,有素疾其名者白于執(zhí)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坐,慰問甚厚。既辭,即曰: ‘近者新詩,未免為累,奈何?’” ( 《本事詩》) 結果被貶為播州刺史。劉禹錫當時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無法適應播州的惡劣環(huán)境。幸虧裴度說情,才改授連州刺史,自然條件較播州好一些。與劉禹錫同時進京的柳宗元等人也受到牽連,一起被貶為遠州刺史。
此詩雖為一時興起戲謔之作,但卻寫得俊爽、俏皮、巧妙、含蓄,富于個性色彩。吳喬說:“劉禹錫之玄都觀二詩,是作家語。崔玨《鴛鴦》、鄭谷《鷓鴣》死說二物,全無自己,韓盧逐兔,吃棒有分者也。劉禹錫詩,前人說破,見者易識,未識破者,當以此意求之,乃不受瞞。” (《圍爐詩話》卷一) 要領略劉禹錫詩的藝術美,這段話是頗有啟發(fā)性的。
上一篇:《仿佛》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涼州詞》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