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車中》原文與翻譯、賞析
李金發
細弱的燈光凄清地照遍一切,
使其粉紅的小臂,變成灰白。
軟帽的影兒,遮住她們的臉孔,
如同月在云里消失!
朦朧的世界之影,
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
遠離了我們,
毫不思索。
山谷的疲乏唯有月的余光
和長條之搖曳,
使其深睡。
草地的淺綠,照耀在杜鵑的羽上;
車輪的鬧聲,撕碎一切沉寂;
遠市的燈光閃耀在小窗之口,
唯無力顯露倦睡人的小頰,
和深沉在心之底的煩悶。
呵,無情之夜氣,
蜷伏了我的羽翼。
細流之鳴聲,
與行云之飄泊,
長使我的金發褪色么?
在不認識的遠處,
月兒似勾心斗角的遍照,
萬人歡笑,
萬人悲哭,
同躲在一具兒,——模糊的黑影
辨不出是鮮血,
是流螢!
【注釋】 里昂:法國一地名。
【賞析】 這是李金發的又一代表作。看著車內的小世界,感受在外的大世界,從小到大,詩人萌生了各種奇想,詩人產生了游學異國飄零流落的深切感慨。
詩人在法國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法蘭西為他插上了藝術的翅膀,使他能在藝術的殿堂上自由翱翔。他的生命中融進了法蘭西的精神,但卻擺脫不了一個游子孤寂和難以宣泄的落漠,他在詩作中經常傾訴這種哀傷,《里昂車中》便是其中之一。
車內一片沉寂,凄清的燈光,灰白的小臂,乘客不可見的臉孔消失在“云”中,詩人把現實世界引向虛幻,敏感的靈魂開始漫游。第二節是過渡,既然“毫不思索”,那么就不能互相溝通,心靈與世界拉開令人哀傷的距離。第三節繼續描寫這個離詩人愈來愈遠的世界。喧鬧的世界擊碎了詩人內心的沉寂,但不能打動詩人的靈魂,反而引發了深沉在心底的煩悶。詩人的孤苦與外在世界的喧囂交替描述,統一在同一世界卻又互相矛盾,詩人感到的依然是精神的困頓,外在世界越發陌生。從這里我們便看出詩人身在異國的內心矛盾。實際上詩人對這個外在世界是熟悉的,只是當他張開心靈審視時才有冷冷的陌生感,異國的芬芳無法給詩人的心靈提供最后的歸宿,只能讓其在無邊的落沒中沉沉欲睡。詩的最后兩節,抒發的是詩人的真情實感,其表現較為直露。詩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寫道:“無情之夜氣,蜷伏了我的羽翼。細流之鳴聲,與行云之飄泊,長使我的金發褪色么?”在無情世界中的飄泊已經讓詩人感到一種可怕的衰老,“羽翼”“蜷伏了”,“金發”褪色了,這種衰老,是詩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是無可奈何的結局。于是,詩人懷著生命的渴望把那個令人哀傷的結論換成疑問,以便給他那顆哀傷的心靈上留下一線奮爭的希望。在詩的最后一節,詩人再次帶著孤高的神態巡視了那個不能接納他,同時也被他鄙夷的污濁世界。不認識的“遠處”的月光在照耀時竟然“勾心斗角”,純潔的月亮不知何時變得如此骯臟,“歡笑”“悲哭”與我何干?模糊的黑影難以辨認,不知是“鮮血”還是“流螢”?這一番孤傲的審視使得詩人的靈魂徹底遠離了現實的外在世界,回歸了自己的心靈。
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這首詩由二重世界構成,一個明寫充滿冷漠和詩人的憎惡!一個暗寫訴說著詩人的依戀與哀傷。兩重世界互相排斥又互相依戀,我們從中啼聽到的是一個海外游子無可奈何的孤獨與悲哀的心聲。
上一篇:《那一晚》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重別周尚書》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