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1)。羅幕輕寒(2),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3)。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4),山長水闊知何處?
【解析】離別相思之情,人多寫之,自是不乏佳作。然寫得淋漓盡致,卻也并非易事,這首詞傷離懷遠,頗負盛名。詞的上闋寫了秋天的典型環境,時間是從夜寫到晨,地點則從室內寫到室外。秋天的環境是如此幽美,在庭院廡廊之間有含煙帶露的秋菊,有托珠沾露的蘭花。作者在解釋菊因何含煙時,用了一個“愁”字;在解釋蘭緣何沾露時,用了一個“泣”字,明日菊與蘭含愁,實則是借外物抒寫自己心中之苦。劈首一句,便寫出了時、地、景和作者的情緒,把讀者帶到籠罩著離愁別恨的氣氛之中。一夜過去了,新秋的早晨,燕子雙雙地從簾幕中飛出去,卻不顧屋子里尚有一個愁苦之人,更反襯了人的孤獨。此處暗寫燕子的無情,接著就哀怨明月的寡義,它竟然不管別人的孤悶,整整照了一夜,擾得人不能安眠。到了早晨,仍將余輝斜射屋中,使人愈加悵恨難消。下片則寫清晨時光,作者從室內步出,登樓遠望,眼前是如此空闊曠遠,接連天邊的路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才明白,之所以眼前毫無遮擋,是由于昨天刮了一夜西風。吹光了樹上的葉子。結尾兩句承“望盡天涯路”而來。雖然看得見天涯路,卻看不見天涯之人,那么,只得把相思之情付之書信了。即使有可供書寫強烈思念之情的尺素、彩箋,可是,山是那樣連綿不盡,水是那樣廣闊無邊,離人究竟身在何處尚不可知,又將書信寄到那里呢?欲寄情書又無處可寄的矛盾心情更增強了全詞的悲涼悵惘氣氛。王國維曾借用“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句來形容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經歷的第一境界,雖已與詞作的原意并不相干,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詞句所表達的意境的闊大高遠。作為千古名句,確值得細細體味。
上一篇:經典《蝶戀花》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蝶戀花》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