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①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②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③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④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⑤
【注釋】 ①鬧花:宋祁《玉樓春》詞:“紅杏枝頭春意鬧”。②金淺:形容柳花黃色。③斗草:古代有斗草之戲。宗懔《荊楚歲時紀》:“競采百藥,謂百草以蠲除毒氣,故世有斗草之戲。” 青絲:以青絲絡馬頭。④羅綬:羅帶。⑤子規:即杜鵑鳥,相傳是古代蜀帝杜宇的魂所化。
【譯文】 百花盛開的花叢深處,一座高樓聳立其中。樓上的畫簾半卷著,時時吹進溫軟的東風。田間小路一片翠綠,春染大地萬紫千紅。平原上的莎草萌生,垂楊才發柳花兒輕盈。春長日暖催花兒開放,云層淡薄小雨暫歇停。適才感到輕微的寒意,現在又稍覺有些暖融融。可恨無人來賞這陽春煙景,只能由流鶯飛燕來左右其中。
寂寞難遣思念無限,南樓上聽歸雁聲聲勾舊情。金釵顫顫戲斗百草,青色的絲繩作馬的韁繩。昔日男女歡游如今早成夢。羅帶輕分話離別,斑斑淚痕絲巾留別情。不堪回首,別后幽怨誰能解其中?正國恨家仇倍感傷,又見輕煙暮靄淡月微光,耳邊傳來子規“不如歸去”的斷續哀聲。
【集評】 明·沈際飛:“有能賞而不知者,有欲賞而不得者,有似賞而不真者,人不如鶯也,人不如燕也。”(《草堂詩余正集》)
明·李攀龍:“春光如許,游賞無方,但愁恨難消,不無觸物生情。”(《草堂詩余雋》)
清·劉熙載:“同甫《水龍吟》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言近指遠.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藝概》卷四)
清·黃蘇:“‘鬧花深處層樓’見不事事也,‘東風軟’即東風不競之意也。‘遲日淡云,輕寒輕暖’,一曝十寒之喻也。好世界不求賢共理,惟與小人游玩如鶯燕也。‘念遠’者,念中原也,‘一聲歸雁’謂邊信至,樂者自樂,憂者徒憂也。”(《蓼園詞選》)
清·沈祥龍:“感時之作,必借景以形之。如稼軒云:‘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同甫云: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不言正意,而言外有無窮感慨。”(《論詞隨筆》)
【總案】 陳亮詞素以慷慨豪健著稱,但作為一個大家,他的詞作風格又具復雜性和多面性。這首《水龍吟》便是以婉約之筆來抒情而別顯韻致獨標一格的作品。作者在詞中借春日登樓有感,抒發了思念中原失地的懷遠之情。開篇就用清麗的藝術彩筆勾畫出了一個繁花似錦而又十分深遠幽靜的居處,為詞中主人公凝思沉想創造條件。起句雖取意于宋祁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但作者用意卻不在寫盛開的春花,而是要用它來襯托“層樓”的深邃。接寫“畫簾半卷東風軟”,雖未點出主人公,而實是用以刻畫登樓人在此景物中的感覺與心境。然后,作者極盡鋪陳之能事,以賦的筆法來描繪大好春光,并由客觀描述轉入心靈透視,寫“春恨”——“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言近指遠,與抗金名將宗澤臨死時還大呼“渡河,渡河”一樣,無時不想到北伐收復失地。詞的下片言“恨”之所來。從“一聲歸雁”可以推知,樓上主人的“念遠”是思念北方的中原故國。然而,“恨”還不止于此,“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和“羅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以對比的方式表現出登樓人離亂前留下的美好記憶和如今的痛苦心情,即借男女別情來進一步抒發自己對故國的懷念。最后三句從“念遠”回歸到現實之中,用煙月迷蒙、杜鵑聲斷的春夜景色烘托作者此時寂寞魂消的凄苦心境,給讀者留下了無可名言的幽想余思,也使作品更顯得格外隱約曲折,耐人尋味。
上一篇:王沂孫《水龍吟牡丹》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