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頌》原文與翻譯、賞析
濟慈
(一)
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陽成為友伴;
你們密謀用累累的珠球
綴滿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樹背負著蘋果,
讓熟味透進果實的心中,
使葫蘆脹大,鼓起了榛子殼,
好塞進甜核; 又為蜜蜂
一次一次開放過遲的花朵,
使它們以為日子將永遠暖和,
因為夏季早填滿它們的粘巢。
(二)
誰不經??匆娔惆橹葌}?
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
你有時隨意坐在打麥場上,
讓發絲隨著簸谷的風輕飄;
有時候,為罌粟花香所沉迷,
你倒臥在收割一半的田壟,
讓鐮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
或者,像拾穗人越過小溪,
你昂首背著谷袋,投下倒影,
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幾點鐘,
你耐心瞧著徐徐滴下的酒漿。
(三)
呵,昔日的歌哪里去了?
但不要想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樂——
當波狀的云把將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紅抹上殘梗散碎的田野,
這時呵,河柳下的一群小飛蟲
就同奏哀音,它們忽而飛高,
忽而下落,隨著微風的起滅;
籬下的蟋蟀在歌唱; 在園中
紅胸的知更鳥在婉轉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聲咩叫;
叢飛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查良錚 譯)
【賞析】 本詩寫于1819年9月,一個月以后,詩人便在倫敦與他始終追慕的女友芳妮·布朗訂了婚。對于他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而那收獲中的欣慰、喜悅和沉醉,即是這通篇洋溢著的詩情。
濟慈在其書信集中曾提出詩人應當具有一種“消極能力”的主張。他認為:過于高揚自我,直抒胸臆,有時反會抑制了想象力的自由發揮; 而只有適當地淡化主觀意圖,才能“敞開感受的大門”,任其馳騁?!肚镯灐氛沁@種創作思想的產物。詩人似乎是漫不經心地退到一旁,讓秋天自己跳出來,時而溫柔地撫弄著果樹和花朵,時而頑皮地四處游蕩,時而又如醉如癡地傾聽那屬于它自己的樂歌。除去二、三兩段首句的淡淡的發問,除去那竊竊私語般的“你”的稱謂,我們簡直感受不到詩人的存在; 牽動著我們心弦的,只是那些秋天的景象、秋天的意趣和秋天的情思。詩人將自己隱去,托秋天之言,從而使這首詩的讀者并不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而是更多地參與其間,將詩人理出的脈絡與自己獨特的感受、經驗和聯想相結合,凝聚出一幅生動可感的秋意圖。
在濟慈眼里,秋天是一個“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季節。為了表達這一感受,他巧妙地調動起讀者的視覺、味覺、嗅覺乃至聽覺,使他所贊頌的秋天成為一個色、香、味、音俱全的極樂境界。你看:這里有紫色的葡萄、鮮紅的蘋果、淡黃的葫蘆、橙黃的榛子和五彩繽紛的鮮花;這里有清香的稻谷、濃郁的罌粟、蘋果的“熟味”、榛子的“甜核”,還有從果子里榨出的醉人的酒漿;這里又有那秋蟲的“哀音”、蟋蟀的“歌唱”、知更鳥的啼囀、燕子的“呢喃”和羊群的“咩叫”……。第一段中的“綴”、“透”、“塞”、“填”等幾個動詞,第二、三段中微風拂動的“發絲”、心醉神迷的“倒臥”、英格蘭農夫般的歇息、背谷、待酒,以及隨風“起滅”的小蟲和空中飛舞的小鳥,又為這如詩如畫的世界平添了一層活力和動感,使人感到那迷人的秋季簡直觸之可及,聞之有聲,咂之滿口余香,觀之千姿百態,真正是意味無窮,令人神往。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然而也容易使人想到草木零落、秋風蕭瑟的情景。不過,在濟慈的《秋頌》里,始終貫穿的是一種熱情,一種讓人歡慰的情調。這一方面是詩人那顆跳蕩不已的年輕的詩心所致;另一方面,也得源于浪漫主義時代的總體的進取精神,這首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絕唱,除去形式的完美之外,恐怕不能說與此無關系。
上一篇:《相見歡》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紅燭》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