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少雄
鑿開混沌得烏金, 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烘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 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
于謙
于謙是一位與岳飛、文天祥齊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濟時匡復、衛國保民不朽業績,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記憶中。明末另一位民族英雄張煌言遇難前曾慷慨賦詩說:“國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入武林》)充分表明了后世志士仁人對之的崇敬愛戴。
一代民族英雄的造就成長,無不有著堅實的自我磨礪的人生歷程。于謙一生就是始終以氣節自許、操行自礪的。他對文天祥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至為感佩,畢生奉作楷模,據載:他有一幅文天祥畫像,日夜供奉,“座側每懸置此像,數十年一日也”(《水東日記》)。他對畫像的題贊:“殉國忘身、舍生取義”,也是他自我激勵的立身準則。這首《詠煤炭》詩,同樣寓寄著作者人格、品行、抱負諸方面的自我冀期和自我激勵,展現了他“端人品,勵才器,講求大節出處”的律己思想風貌,在今天仍不失為教育后人的佳作。
詩詠煤炭,意在托物言志,故而筆下比興擬人,遺貌取神,深得詩家三昧。煤炭是十分平凡而多見的礦物,黑溜溜、沉甸甸,素不為文人學士所雅重,歷代詠物詩汙牛充棟,擇煤炭入篇者寥寥無幾。詩人卻慧眼識寶,于平凡中見其無私地為人類默默奉獻光和熱的偉大精神,鑒識如此,胸次可想;全詩的取喻意遂以此為中心拓放開去,詩先從開采得寶說起。“混沌”,本指宇宙開辟以前的溟涬蒙鴻狀態。古人認為:“未有天地之時,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三五歷》)詩喻指未開發的原始煤礦,莽蒼一片。烏金:贊喻煤炭,隱含器珍之意。煤炭本天地長久孕育而成,深藏于萬古不及之地脈,礦工們歷經艱難,鑿開巖巒,掘入地表,才采得這烏亮亮的金子。詩喻煤為“烏金”,斷非濫譽,第二句即予以價值上的坐實和申足:“藏蓄陽和意最深。”陽和,原指陽光和暖,詩借指煤炭的熱力能量。藏:言其貌不起眼,寶藏內中。蓄:強調蓄積長久,蘊聚豐足。外貌丑陋的煤炭,內里蓄積著豐富的熱量和最深厚的情意。這里,詩人以飽蘸激情的文筆,醒目拈出煤炭的內在價值,也即其本質美,令人肅然起敬;其筆下用意實為深長。說煤炭得于混沌,其實就是暗示它體內的“陽和”,乃天地日月之精華孕育萬古而凝聚成的結晶。價值無比,人間至寶;卻深藏深山,貌不悅人。這寓寄著于謙的人才觀。詩中所詠煤炭蓄藏的能量,亦即人才的才智正氣;它得之于天地,久蓄于胸中,養成殊非易事,于世價值無比。然而人才往往埋藏生活底層,有才智之士亦往往外拙內秀,訥于言辭卻對國家人民有著深沉的報效之情意。古人論詩文:“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元好問《與張仲杰郎中論文》)于謙詩好作比喻,一語雙關,用意深而發語淺,須作如是精細研讀,方得品味其大略。接下四句全用此筆法,詠煤炭亦即詠人,比興取喻,語語雙關,尋常事理物象中妙寓處世立身之宏旨:煤炭點燃的小小火炬,能喚回人間浩浩的春意暖氣;聚匯熾燒的洪爐光焰,能照破大地沉沉的夜色黑幕;鼎、彝烹飪的美味,原本依賴煤炭熱能的生成之力;體化形消的錚錚鐵石,其殷勤用世的拳拳之心猶存現于煤炭身上(古人誤認為鐵石埋藏地下,久而化作煤炭)。詩歌交織了“爝火”、“洪爐”、“鼎彝”、“鐵石”等多種意象,多角度地展示煤炭奉獻熱量、光明的具體功用,“烏金”的價值、品操、情意、風采無不獲以精彩的亮相。其甘愿燃盡自身,為國家人民奉獻每一份光和熱,回春亮夜、調和鼎鼐(鼎、鼐本是飲食用具,因用于帝王宗廟祭祀,古代視作國家的重器,故常喻輔佐朝政、致享太平為“調和鼎鼐”),造福民族的喻意,昭然懸示萬世人之目;尤其第六句“死后心”云云,隱然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慷慨陳情;發乎衷心,吐自天性,感人深至肺腑,一讀而畢生不能忘。最后二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活寫煤炭,直抒志向,物人合。詩人的畢生抱負,博大胸懷、火熱心腸、崇高的思想境界,全在煤炭不辭辛苦,為百姓溫飽毅然出山的進行曲中昂揚推出。它很容易地就使人聯想起詩人另一首名詩《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那種無私無畏、不惜獻出自己一切于人間的美好品德和光輝形象,不正是于謙憂國愛民、為國忘身的一生的生動寫照嗎!民族英雄于謙就是這樣,時時從煤炭、石灰等平凡的自然物上獲取人生立身行世的哲理性啟迪,自我激勵、自我實踐,注重大節,修養情操,最終登上生命歷程的光輝頂點。因而其詠物詩篇多為思想性很強之作,不澀滯于形似物累,而注重于傳遞情懷風神之大處,立意高遠。清人強調:“詠物必從大處著筆,勿落纖巧。”(《葚原詩說》)又云:“詠物詩有刻劃惟肖者,有淡遠傳神者,總以情寄為主,風格佐之,乃不失比興之義。……托物寫懷,皆屬高格。”“高處全在命意,意高格自高矣。”(《國朝詩話》)觀摩于詩,洵為確論。
上一篇:耿百鳴《詠懷》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耿百鳴《詠荊軻》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