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節選)》原文與翻譯、賞析
馬雅可夫斯基
——十月的詩——
第19章
我幾乎
走遍了
整個
地球,——
生活
是好的,
生活得
很好。
而我們的熱火朝天的
戰斗生活——
卻更好。
大街的長蛇
蜿蜒曲折。
長蛇兩旁
樓群聳立。
大街——
是我的。
樓群——
是我的。
商店
林立,
窗戶
敞開。
窗內商品
琳瑯滿目:
美酒、
鮮果、
紗罩
防蠅。
干酪
潔凈。
燈光
照明。
“大
減價”。
我的
合作社
生意
興隆,
財源
充足,
很好。
我站在
書店的櫥窗前,
窗內書籍繁多。
我的名字
陳列在
詩歌欄內。
我歡欣鼓舞——
這是
我的勞動
匯入
我的共和國的
勞動。
厚厚的輪胎
揚起塵埃,——
我的
代表們
乘著
我的
汽車,
到紅色的大樓
去開會。
坐在
我的
市蘇維埃里
可別打瞌睡。
一張張紅撲撲的臉。
手槍
是黃色的。
我的
民警
保護著
我。
手握指揮棒
指揮著交通,
要
靠右走,
我就
靠右走——
很好。
我頭上的
天空——
像藍色的
絲絨,
從來
沒有
這樣
好!
飛行員們
越過
團團烏云。
這是
我的飛行員。
我立著
像棵樹。
他們一旦投入戰斗,
定能將敵人
殺得
片甲不留。
……
在我面前
軍隊
行進。
敲著
軍鼓,
步伐
雄健;
昂首
挺胸,
英姿
颯爽;
拉著
大炮,
佩戴紅星的人們——
向前進。
我跟著
行軍步伐,
踏著節拍:
你
的
敵
人——
我
的
敵
人。
要來嗎?
好!
把他們
碾成粉末。
煙囪
冒著煙。
要保護
空氣。
我的工廠在
噗哧
噗哧
喘息。
機器呀,
要喘息得
再快些,
永遠
不要停息——
給我的
女共青團員們
多織些
花布。
風
從鄰近的花園
吹來。
我從
芬芳的
香氣中
走過。
真
好!
城外——
田野。
田野上——
村莊。
村里——
農民。
大胡子——
像掃把。
老爺子們
坐著歇息。
人人都
心靈
手巧,
既把地種,
又將詩寫。
無論在哪個村莊,
天剛亮
就四出奔忙。
播種、
擠奶、
耕地、
打魚,
還給我
烤
面包。
我們的共和國
建設正忙,
蒸蒸日上。
別的
國家
都已
百歲高齡,
日薄西山。而我的
國家——
還是個青春少年郎,——
創造吧,
發明吧,
試驗吧!
歡樂已來到,
要不要讓你們
來和我們
把這歡樂共享?!
生活
異常美好。
我們
定將
活到百歲,
永不衰老。
我們的精力將
年復一年地
越來越盛旺。
鐵錘
和詩句啊,
贊美
這青春的土地吧!
(王忠琪 譯)
【賞析】 這是詩人為紀念偉大的十月革命在1927年作的一首長詩,它是一首歌頌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祖國的史詩,共有19章,在第一章里,詩人開宗明義地寫道:
詩章啊,
像電報似地
急馳疾飛!
俯下身去,
用燃燒著的嘴唇,
從名叫 “事實” 的
長河里
喝幾口水。
這是時間
彈著電報的琴弦
在呼叫。
這是心和真理的
一起擁抱。
這是
戰士們以及祖國
經歷過的事,
或者它
就發生在
我的
心間。
這就是說,它是一部真實的史詩,一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作品。詩人回顧歷史,緬懷英雄的時代,為的是“給疲憊的筋肉注入創造激奮的力量”,鼓舞人們去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的祖國。
長詩的第2至16章回顧了從1917至1927這十年間國家和人民所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十月革命、臨時政府的垮臺、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接著是帝國主義的干涉、國內戰爭、經濟的恢復等等。作者既寫了革命的成功和勝利,也沒有回避困難、挫折和那些忍饑挨凍的艱苦時日,從而構成了一幅真實的歷史畫卷。
在第17至第19章里,詩人從歷史轉向現實。“社會主義好!”這主題得到了集中的體現。詩人自豪地喊出:“大街是我的,樓群是我的……我的市蘇維埃,我的共和國。”“我像一滴水,流入群眾的海洋里”,抒情主人公“我”與集體,與人民,融成了一體。是的,年青的共和國剛剛治愈了戰爭的創傷,它還是“一塊貧瘠而荒漠的土地”,但詩人高瞻遠矚,“一眼入地一沙繩,我看見公社的大廈正從地下萌芽成長”,他要用“鐵錘和詩句贊美這青春的土地”。“我贊美祖國的現在,但要三倍地贊美祖國的未來。”愛國主義的主題貫穿全詩。對馬雅可夫斯基來說,社會主義祖國與他血肉相連:“我愛這土地! 何時何地肚子發了胖,下巴疊成雙,這都可以忘,但是對它——這塊一道挨過餓的土地,我永生永世忘不了!”
關于這首詩的風格,馬雅可夫斯基在自傳《我自己》中寫道:“我覺得《好!》是一篇綱領性的東西,正如《穿褲子的云》 在當時一樣。限制抽象的詩的作法 (夸張、虛飾而自負的形象),創造處理新聞和鼓動材料的方法。”確實,如果拿《好!》與他的早期作品相比,它顯然是樸素明快多了。在這里,歷史的畫卷、日常生活的場景、詩人的個人感受,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多風格的藝術綜合:既有崇高的頌詩,又有諷刺揶揄;既有幻想夸張,也有細節寫實; 即有敘事,又有抒情,也有戲劇對話。總之,既有浪漫主義,也有現實主義,甚至還吸收了早期未來主義的手法,例如引進粗俗語言和政治術語、新造詞、階梯式分行、夸張荒誕的手法等。
馬雅可夫斯基寫詩首先是為了在大庭廣眾之前朗誦,進行革命鼓動的,所以他的詩歌激情奔放,鏗鏘有力,節奏感特別強。他的“階梯式”分行法就是為了利用 “停頓”的作用來加強節奏感和表現力的,同時也是為了賦予自己的詩歌形式以一種立體感。他常常把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折成幾行。例如第19章中的一句詩:“你的敵人——我的敵人”,被排成兩個階梯,共8行詩。原詩在俄語中是一個音節一行,譯成中文恰好是一字一行。這樣分行是為了表現抒情主人公當時正跟著街上紅軍行軍的步伐,踏著 “一、二、三、四”的節拍。“好!”這個詞是體現主題的,它總是被放在節奏感最強的地方來加以突出,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不過,遺憾的是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的音韻在譯文里很難忠實地表達出來。
上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孔雀東南飛并序》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