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夜歌》原文與翻譯、賞析
歌德
群峰
一片沉寂,
樹梢
微風斂跡。
林中
棲鳥緘默。
稍待
你也安息。
(錢春綺 譯)
【賞析】 關(guān)于這首詩還有一段故事。1783年9月6日夜晚,在伊爾美瑙的吉息爾山山頂別墅,歌德在群山懷抱的沉寂中以游子自居,慨然題此詩于壁上。1813年8月29日,也就是歌德64歲生日的第二天,他再登吉息爾山,將30年前壁上題詩的筆跡加深。此后又過了20年,在最后一個誕辰前夕,即1831年8月27日,歌德故地重游,見壁上詩歌依舊,感慨萬分,吟詩揮淚而去。不久,詩中最后一句“稍待,你也安息”果然應(yīng)驗,歌德于第二年3月22日長辭人世。
有人認為歌德的這首詩可與被稱為“妙絕古今”的李白 《靜夜思》相媲美。細細品味,這兩首詩確有異曲同工之妙。一首寫遠客在月光下的思鄉(xiāng)之情,一首寫浪跡天涯的游子在寂靜山林中對永久歸宿的渴望。兩首詩寫的都是浪游者在夜深人靜時的感受,所選的時機是相同的,引發(fā)思緒的環(huán)境也大致相同,都突出了一個靜字。只是李白詩中沒有直接描述環(huán)境的靜。但是,把床前的月光當作秋霜,這本身就是身處清冷沉寂的環(huán)境造成的一種錯覺。歌德的詩則明確把處于沉睡中的大自然的靜描寫出來了:微風斂跡,棲鳥緘默,唯一沒有休息的只有詩人自己,那么,他也該安息了。在這里,歌德的詩又表現(xiàn)出和李白的詩完全不同的側(cè)重點。李白詩中清冷月光造成的孤獨之感觸動詩人的旅思秋懷,使他思念故鄉(xiāng)親人,表現(xiàn)出一種擺脫現(xiàn)時環(huán)境的向往,而歌德的沉寂的山林盡管也使詩人產(chǎn)生一種孤獨感,但是詩人絕不想擺脫現(xiàn)時環(huán)境,恰恰相反,他渴望同它融為一體。李白的詩反映出中國人的鄉(xiāng)土觀念和世俗情感,富有人情味;歌德的詩體現(xiàn)出當時要求返歸自然的時代精神。然而,盡管側(cè)重點的不同,兩首詩都強有力地表現(xiàn)出詩人受到的召喚,使人感到意味無窮。
歌德自稱為游子,具有雙重含義。歌德最初寫此詩時,他在德國各地就已經(jīng)有豐富的經(jīng)歷。尤其是寫此詩前的8年中,他遠離故鄉(xiāng),來到魏瑪公國,被聘為國務(wù)參議,管理公國的各種政務(wù),還要陪公爵打獵、滑冰、出外旅行,繁忙的政務(wù)和浮囂的宮廷生活使歌德深感苦悶,他向往寧靜,向往休息,這便是促使他三年后改名換姓前往意大利旅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吉息爾山頂格外寂靜的夜晚,“稍待,你也安息”正是歌德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歌德到魏瑪公國以前是“狂飆突進”運動的積極參加者,這場運動的主要精神之一是提倡返歸自然。在魏瑪?shù)娜兆永铮绺璧陆o友人的信中所說,宮廷的種種活動及政務(wù)使他“幾乎不能脫身”,奢華的封建宮廷生活同樸素的大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于是,在大自然懷抱中一種游子思歸的情緒便油然而生。
這首詩用詞簡潔,格律整齊,譯詩采用中國詩的押韻方式,使此詩既不失豐富的韻律感,又保持了原詩風格。很多作曲家都曾為此詩譜曲,總數(shù)達200種以上,其中以舒伯特、李斯特等所譜之曲最為著名。
上一篇:《渡河北》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燈塔守者》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