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高陽臺 西湖春感》·張炎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當年燕子如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它畫面蒼涼凄惋,色彩暗淡,音節(jié)低沉,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悵惘與日暮時那種無望的哀愁。毫無疑問,這是南宋滅亡以后的作品。它感慨深沉,意境渾厚,盤旋往復,一唱三嘆,是張炎詞中分量很重的作品之一。
開篇三句破題。點時地,描繪西湖暮春的畫面。“感”字寄托在形象之中。既暗示春深,又暗示南宋覆亡。“能幾番游?看花又明年”二句,其中有許多感嘆,但卻以問句、以淡語出之。“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這兩句寓情于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順一逆,一進一退,把現(xiàn)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以及內心復雜的情感曲折地表現(xiàn)出來。“更凄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三句,承上再補兩筆,涂抹出西湖的凄涼景象。
下片來自上片“斜日歸船”一句。劉禹錫《烏衣巷》詩云: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以,“燕子”一句上呼下應,曲意不斷,而且還把詞的思想提高到時代巨變這一思想高度上來。以下“苔深”、“草暗”,又是這一思想和境界的補充和深化。“見說新愁”二句,既寫出湖面的特點,又以擬人手法,烘托亡國哀愁。“無心再續(xù)笙歌夢”至終篇,通過動作,直抒亡國的哀思。
詞的氣氛很濃。作者善于選擇某些容易引起哀感的形象組成蒼涼凄惋的畫面,這首詞里出現(xiàn)的“斷橋斜日”、“春已堪憐”、“一抹荒煙”、“苔深”、“草暗”、“掩重門”、“莫開簾”,這一切都加深了這首詞凄涼哀婉的情調,幽咽之聲,力透紙背。
上一篇:王沂孫《高陽臺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吳文英《高陽臺過種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