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登泰山》金、元山水詩鑒賞
張養浩
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東岳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因此泰山有“五岳之長”、“五岳獨尊”的稱譽。歷代登泰山的詩作很多,張養浩的這一首著重寫出了他登臨絕頂后頓覺眼界開闊的感受。
作品開篇就表達了作者登上泰山之后無限欣喜快意的心情。“風云一舉到天關”,極寫泰山之高,但非實寫,“風云”,喻地勢之高;“天關”,天之關隘,意同天門、天閽; “一舉”,則含有實現夙愿、一舉成功的快慰之情。第三句“齊州煙九點”,由李賀《夢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脫出,這里寫作者憑高俯視,中國的九州一覽無余,渺如九點煙塵。詩句帶有極大的夸張成分。第四句是對泰山日出的描寫。“旭日東升” 為岱頂四大奇觀之一,作者寫出他觀后的新鮮感受。“五更滄海日三竿”,平地五更時分,天色余暗未除、曙光未曦,而在岱頂卻可以看到東海之上已高高升起的一輪紅日。“滄海”,此即東海。從詩人感受的順次、表現的邏輯上來說,三、四句的位置實際上是顛倒的,因為只有旭日東升、陽光普照,才能在朝云晨靄中看到渺如煙塵的九州。詩人的寫法突出了渾茫余暗中的豁然開朗,從而表達頓悟天地之廣大的感覺。詩的后半首即集中抒寫他眼界擴大的體會。
“向來”兩句的大意是,從前井處巢居,現在才知道自己過去的眼界是多么狹窄,從今往后,不論處在什么狹隘的環境也會覺得天地的寬闊。“今后巢居亦覺寬”,是因為泰山使詩人開闊了眼界、長了見識,胸有泰山,則不會再為狹小的事物所局限。這種感受是積極的,其中含有身居斗室、胸懷天下的意思。最后兩句中,“洪崖”,古代仙人名,江西新建縣西南有洪崖山,相傳洪崖仙人得道于是山; “笑拍”為拊掌大笑,作者因頓有所悟而吟詠新作;仙人多吹笙駕鶴騰云而行,故用“笙鶴”;“高寒”指天宮,可見蘇軾《水調歌頭》:“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作者對避世求仙的人付之一笑,想象著仙人亦會從天而降、來到人間,表現自己入世從政的心志。
詩人一生亢直,積勞病卒,聯系他的事跡,這首詩顯然不是他追求超凡出世之作,而是表達政治家從自然景觀中得到的觸發和感奮。孟子曰: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有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詩的立意是和前代的偉人一致的。
上一篇:謝靈運《登江中孤嶼》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楊繼盛《登泰山》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