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詩
(其二)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
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
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
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
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
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這是《游仙詩》的第二首。它語言清麗,典故翻新,構思巧妙,形象浪漫,抒發了對隱逸的仰慕和對游仙的神往,饒有情趣,更富意蘊,是《游仙詩》最為情采激揚的篇章。
詩人敘述了一次仙遇。他來到青溪山,高山上住著一位有道之士,住宅里風吹行云。聽說此人就是號稱鬼谷子的隱士,詩人肅然起敬。他翹首仰望,想起了上古隱士許由辭絕唐堯禪位而隱居潁水邊上的故事;漫步水濱,更想起了許由因為聽見不義言辭而洗耳的故事。正當他幽思緬懷之時,一陣西南風吹來,水面漾起微波,仿佛魚鱗閃閃。忽然,他看見了女神宓妃回頭對他微笑,神情歡快,展露玉齒。多么遺憾,那位通神的媒人蹇修此刻不在,詩人不知道派誰去邀請她。詩到此結束,留下詩人邂逅仙遇的無盡悵惘。不難理解,這浪漫遭遇其實是《莊子》的“卮言”,推陳以出新,荒誕有真實,詩人的構思是巧妙而精心的。
隱逸實有其事,隱士不乏其人,道德崇高,言行清高,所以詩人以崇敬心情極言其高其清。然而頗有意味的是,詩人故意設問作答,突出了據說而未必的語氣,并且舉了一位周代豪士而隱居的人物鬼谷子。此人是蘇秦的老師,縱橫家的祖師,雖隱居鬼谷,卻關切世事,研究策略,招納門徒,傳授學術。所以詩人其實對真隱假隱是暗含微詞的。因而他轉而舉出一位上古真隱的許由,并不高居山林,也不高尚其事,而近居潁水之陽,卻行真言實,甚至過迂。可見詩人仰慕的是真隱士。正是從這樣衷心敬慕真隱的心情出發,詩人再舉出神仙來作比較。
神話古來相傳,神仙誠信則靈,其實虛妄。水上邂逅女神故事,從屈原以來,久已成為理想的寄托,形容不遇的悵惘。曹植賦洛神,阮籍詠二女,都是魏、晉名作,為士大夫所熟悉。所以詩人用邂逅宓妃故事,寄托理想,悵惘不遇,用典不覺新鮮,意在比較,比美,比動人,是隱逸呢,還是游仙?因此詩人用驟來風波,驚醒幽思緬想;以宓妃粲然微笑,顯示她美麗動人;然后以無媒不通而自作反問,更襯出詩人深為動情。從而微妙有趣地表現出詩人的傾向,游仙比真隱都美,都動人。這才是詩人的理想,但卻無路可通。
真誠探索道路,熱情追求理想,使詩歌洋溢著生活情趣。鬼谷高隱風雅,遙想許由真迂,宓妃回頭一笑,詩人驚艷動情。這些出色的藝術表現,無不反映生活的真實,透露詩人的心靈,形成浪漫的風格。然而,現實的清高并不可愛,理想的美妙卻不現實,詩人是清醒認識的。一個直截了當的反問,充分顯示詩人是清醒地遐想著美妙的游仙遭遇,正象他清楚地看透隱逸的甘苦真偽。所以這詩的基調比較高揚,有激情,想展望,不低沉而陷入苦悶惆悵,有點憤然,顯得傲岸,獨放異彩。
上一篇: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游太平山|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