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杭車中》原文與翻譯、賞析
徐志摩
匆匆匆! 催催催!
一卷煙,一片山,幾點云影,
一道水,一條橋,一支櫓聲,
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
艷色的田野,艷色的秋景,
夢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隱——
催催催! 是車輪還是光陰?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賞析】 這首詩作于1923年10月30日,發(fā)表于1923年《小說月報》第十四卷第11號,原名 《滬杭道中》,后收入 《志摩的詩》。
詩中,意象的新穎確實令人叫絕。胡應麟在 《詩藪》里說過: “古詩之妙,專求意象。”何景明在《與李空同論詩書》里又指出:“意象應曰和,意象乖曰離。”意是心意,象是物象,心意和物象融為一體,就有了和諧的意境美了。我們通常說的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技巧,就是這個意思。詩人在這首詩里,不僅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的意象手法,而且在向外國詩歌學習中,對“意”又有了新的藝術處理。徐志摩筆下的“意”,不是靜態(tài)意義上的“意”,而是發(fā)揮了詩人想象力的一種“意”。在評論濟慈的《夜鶯頌》時,徐志摩就曾反復強調,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正是想象力最純粹的境界。
《滬杭車中》的前半首,詩人連用了九個描述性的意象——煙、山、云、水、橋、櫓聲、松、竹、紅葉,由此組成了一幅江南秋色圖,進而又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把車輪發(fā)出的聲音,化成了 “匆匆匆”、“催催催”兩組象聲又寄情的詞組,為后半首抒發(fā)人生感嘆做了鋪墊。如果說詩的前半首是以景寓情的話,那么,到了后半首詩人就是直抒胸臆了。你看,詩人借那“艷色的秋景”,首先引發(fā)起夢境似的幻覺,進而又按捺不住靈府里深藏著的種種人生的感觸,徑發(fā)出了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的感嘆。
在這首詩里,詩人巧妙地把詩的情思與現(xiàn)實的物象有機組合,感情被物象滲透,物象直射出感情來,詩作又模擬車輪的節(jié)奏和列車行進的聲響,使得韻律急促、明快而又蘊含著深沉,那韻律的音樂美是與景致的畫面美諧和在一起的。
上一篇:《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泥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