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陳羆齋《躍鯉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旦跪介)奴家今日跪在你跟前,姜郎念夫婦之情,務要勸解婆婆,收留奴家回去。(生云) 起來站退,待我好去。
【水紅花】 (生) 只合偷生遠遁,又何須絮叨叨攔阻我程途。(旦起唱)非是奴絮叨叨攔阻你程途,怎奈我撇不下冷清清年老的姑,難割舍安安年幼的苦,到于今眼睜睜分散鳳鸞孤。他那里一樁樁誣奴罪奴,俺這里一天愁竟無剖訴。望夫君說與分明,奴死向黃泉,甘心瞑目。(生)賤人,你不思婆婆養孩兒娶媳婦,望他那一件。
【一枝花】 (生)他當初指望百年圖,養孩兒終身思報補,娶媳婦指望供朝暮。誰知你,為己私身,我須念劬勞養育。慈烏尚有反哺雛,卻被你做了傷風敗俗。
【前腔】 (旦)聽伊言心驚膽戰珠淚簌,他那里怒吽吽信讒言抵死罪奴,俺這里恨匆匆被讒言抵死怨夫。這冤苦,憑誰分訴。姜郎,你罪奴家忤逆親姑,不免對天發下誓來。天地神明,我龐氏若有此心,四體不得周全。我若有瞞姑咒姑,老天鑒察龐氏婦,果有虧心神明洞燭。(生)賤人站開,待我好趲路。
【二犯江兒水】 (旦) 枉讀圣賢書,空在黌門里,你好狠心狠毒。既道是婆婆病臥少支吾,姜郎你為人子,怎不在家看視婆婆,為何因在此閑游,不念他身伴無人菽水荒疏,獨自冷清清有誰看顧。(生)賤人,你說我母親病臥為著何來。
【前腔】 (生)我娘須是受塗痛,卻不道為伊抵觸。我今日不憚路馳驅,竟往飛云特求醫卜。賤人,雖則是婆婆趕你出來,你可遵守婦道,方才是理。賤人,此乃是蘆林幽僻人影疏,豈可在此單行獨步。賤人,你今日到把父母夫家名節一旦不顧,豈不自恥。(旦) 冤家,你且站在傍,聽我道來。
[西江月] (生云) 夫婦相隨半世,孩兒撫養成人。焉能一旦逆萱親,必有傍人讒佞。妻,寧耐暫居鄰母,待吾回勸娘親。從頭訴說這原因,轉怒回嗔未定。老娘,我聽他今日之言,你樁樁皆假意,件件是虛情。三娘。
【忒忒令】 (生)你信著何人讒妬,致令我參商骨肉。妻,你今日里訴衷曲,本是個賢孝之妻,反做了忤逆之婦。(旦)姜郎,你心下既已明白,何不帶奴回去。怎的這等情辜意薄。(生) 三娘,非是我情辜,又恐怕萱親嗔怒。不信伊能事親敬姑,反道我私妻背母。妻,你婆婆若回心轉意,我夫婦必有完娶之日。倘若不從呵,從此后恩情兩途。妻,可憐你作飄萍飛絮他鄉婦,我作個行缺名虧薄幸徒。(旦)但愿婆婆回嗔恕,使我破鏡重圓,斷弦再續。(生作悲介)妻,你居鄰母家中,我回去勸解婆婆,就著安安來接你。
【憶多嬌】 (旦)姜郎忍將情意絕,只落得肝腸裂。百年恩愛遭磨折,欲語未言心已結。(合) 蘆林話別,痛殺殺淚珠流血。
【前腔】 (生) 聽伊說心慘切,負屈含冤遭此孽。恨只恨搬斗心狼蝎。
(合前)
【斗黑麻】 (旦)慮只慮年老婆婆,有誰抬貼。苦只苦幼小安安,有誰提挈。結發情,成差迭。兩眼相看,喉嚨哽咽。(合) 匆匆話別,徒將衣袂拽,誰挽天河把冤情洗泄。
【前腔】 (生)非是我薄恩情,將伊拋別。怎奈我老萱堂,不由人分說。三娘,你賢哉,我已決。誰承望誓海盟山,反遭磨滅。(合前) (生唱)
【尾聲】 恩情俏似湯澆雪,(旦) 兩眼睜睜怎忍別。(合) 就是鐵石人聞也痛裂。
《躍鯉記》 系本《后漢書·列女傳》 改編敷衍而成,講述的是龐三娘忍辱負重而不改孝道、盡心侍奉婆母的故事。廣漢姜詩與其妻龐三娘奉母至孝,一家平安度日。姜母壽誕之期,同村秋娘上門來打秋風,遭三娘嚴拒,因而懷恨在心,設計離間姜家婆媳關系。姜母誤信其言,命姜詩將三娘休棄。三娘被迫離開姜門,借居鄰母家中,仍不斷關注婆母狀況,先是親送鯉魚湯探病,被姜母逐出后,不改初衷,又托鄰母送去汗衫和涼扇。后姜母發現確是自己令媳婦蒙冤,又經鄰母說明真相,幡然悔悟,于是讓孫兒安安接回三娘,闔家團聚。三娘孝思感動上天,玉皇降旨,使姜家屋畔涌現一泓清泉,每日躍出雙鯉供姜母食用,以成全姜詩夫婦孝母的一片至誠之情。這里所選的幾支曲主要敘寫三娘被休后在蘆林向偶然相遇的丈夫姜詩訴說自己冤情的前后過程。
【水紅花】 等五曲中,龐三娘向途遇的丈夫呼冤訴苦,剖白心跡,但卻遭到不明真相的丈夫姜詩的斥罵。【水紅花】 中,姜詩毫不客氣地告訴三娘,你這樣的不孝之人就應當遠遠走開,到偏僻的地方去茍且偷生,又有什么必要來這里攔住我的去路,絮絮叨叨說個不了呢。三娘銜哀泣訴,表明自己仍牽掛著寂寞冷清的年邁婆婆和無人照應的幼小孩兒,而婆婆用以驅逐自己的種種不堪罪名原都是別有用心者有意誣陷的結果,希望能當面同丈夫解釋明白,只要洗清冤屈,雖死無憾。曲辭中 “分散鳳鸞孤” 為夫婦分離的比喻說法; “一天愁” 是憂愁極多的形容語,近于滿腹怨愁之意。心懷偏見的姜詩聽不進三娘的哀懇之言,再度開口教訓對方,下一曲
【一枝花】 即用以表現姜詩的訓斥之語。其中 “劬勞” 語出 《詩經·小雅·蓼莪》 的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系勞累、勞苦之意; “慈烏尚有反哺雛” 意謂烏鴉哺育幼雛長大,烏雛長成,復銜食喂養其母。姜詩宣稱,母親誕育后代原是為了在年老時能有子女補報生身之恩,贍養盡孝,娶媳婦指望她可以朝夕侍奉,照料起居; 我是一直都感念著母親養育的辛勞,可你卻自私自利,不顧老人,烏鴉還懂得反哺,你這樣傷風敗俗,真是連禽鳥都不如。以上兩曲中,龐三娘的情深意苦與姜詩的冷若冰霜形成巨大反差,營造出強烈的戲劇沖突,三娘的馴良堅韌和姜詩的敦樸迂拘個性在沖突中都得到充分顯露,為以下情節的進展奠定了內在的心理基礎。
重復使用 【一枝花】 曲牌的 【前腔】 摹寫了龐三娘針對姜詩斥責所產生的激烈反應。前半的 “聽伊言心驚膽戰珠淚簌” 幾句深入展示三娘的凄苦心理,使這個迭遭壓迫凌辱的善良婦女形象顯得更加哀婉動人。曲辭中 “怒吽吽” 即怒氣沖沖;“抵死” 為竭力、格外之意。三娘見丈夫聽信讒言,一味痛責自己,止不住心底震顫,熱淚滾滾,暗暗埋怨丈夫不辨是非,自嘆一腔冤苦無人可以傾訴。情急之下,剛烈的三娘被迫指天發誓,希望丈夫能因此而相信自己的清白。她表示,自己若真如他人所說,有對婆婆不敬的欺瞞、詛咒等虧心舉止,就讓明察秋毫的上天神靈給予懲罰。這種種溢于言表的真情都未能打動固執的姜詩,三娘頓時陷入了絕望,滿懷悲憤地譴責著無情的丈夫,【二犯江兒水】 所傳述的即是三娘的怨懟之語。其中“黌” 是古代的學校,“在黌門里” 即等于說身為秀才; “支吾” 意為支撐; “菽水”原意為豆與水,指晚輩對長輩的供養。三娘恨丈夫姜詩枉為讀書人,絲毫也不通情達理,狠著心腸全然不念夫妻恩義。她同樣質問丈夫,既然婆婆臥病在床,身邊連個端茶倒水的人都沒有,你作兒子的為什么不念她獨自在家乏人照料,還跑到這里來閑游閑逛呢。三娘雖遭婆婆誤解,卻始終未曾忘記自己作媳婦的義務,一直在心底默默關注著老人的一切,曲中通過 “不念他身伴無人菽水荒疏,獨自冷清清有誰看顧” 等辭句將她這種善良誠摯的為人品性真切地呈現出來,增強了劇作的感染力。
下一曲 【前腔】 中,姜詩在回答龐三娘責問的同時,不問情由地指斥她不守婦道。曲辭中 “伊” 即你,指龐三娘; “抵觸” 意為沖撞、觸犯; “醫 卜” 在這里偏指醫生,古人視醫生與卜卦算命者為同類,故常合稱。姜詩憤憤地聲言,母親身體不好,都是三娘冒犯的結果,現下自己離家長途跋涉,正是去為母求醫。而三娘不守在房中,卻獨自到人跡罕至的蘆林閑走,實是越禮非情,有損名節。由此指摘引出三娘的大段辯白,直接導致了劇情的轉折。三娘將自己以往的種種委屈和目今為燒魚送給病中的婆婆而來蘆林撿柴的前因后果盡皆告知了丈夫,姜詩聞言方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忒忒令】 等六曲中,姜詩弄明三娘的冤情,欲迎妻子還家,又怕違逆了老母之意,進退失據,左右為難,夫婦二人被迫含著辛酸,灑淚分別。【忒忒令】 中“參商” 為參星和商星的合稱,參星在西,商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逢,古人以此比喻人隔絕不能會面; “忤逆” 意指晚輩不孝; “情辜” 義同負心; “萱親” 即母親,古人以位于北面的萱堂為母親居處,故以萱堂代指母親; “薄幸” 有薄情負心之意; “回嗔恕” 疑為 “回嗔怒” 之誤,意謂消除怒氣,回心轉意; 一說 “回嗔恕” 為止怒原恕之意,亦可通; “斷弦再續” 在這里是夫婦分離后再度團圓之意,古代慣以琴瑟喻指夫婦,故失去妻子即謂之斷弦。姜詩得知三娘獲罪的實情,既怨母親聽信他人讒言,拆散自己夫婦,又憐妻子受盡委屈,賢惠和順卻落得個忤逆不孝的惡名。龐三娘既說明真相,便要求丈夫帶自己回家,姜詩想到母親的嚴命,不由大為躊躇。他為難地對三娘說,并非自己負心薄情拋棄發妻,若帶她回去實在是怕惹母親生氣。老人不可能相信三娘孝敬長輩的一片誠意,反倒會疑心自己偏袒妻子而不把老母放在心上。對姜詩來說,自己與妻子能不能團聚,關鍵要看母親是否回心轉意,若母親不改初衷,夫婦二人就只能 “從此后恩情兩途”,真正地分道揚鑣。一心死守愚孝之道的姜詩寧可承受妻子 “作飄萍飛絮他鄉婦”、己身 “作個行缺名虧薄幸徒” 的悲劇性后果,也不敢違背母親的錯誤意旨,因此負屈含冤的龐三娘亦只好把闔家團圓的希望寄托在 “婆婆回嗔恕” 的可能性上。這一曲寫出姜詩懦弱優柔的一面,為下文夫妻灑淚分手的戲劇情節找到了內在的行為依據。
【憶多嬌】 以下數曲以動情的筆調敘寫了姜詩夫婦蘆林分別的凄慘情景,一字一淚,感人肺腑。曲辭中 “百年恩愛” 是夫婦之情的代稱; “心已結” 意謂心中憂思凝結; “搬斗” 義同挑撥; “抬貼” 為照顧、體貼之意; “提挈” 意為提攜、扶持; “差迭” 等于差錯、失誤; “衣袂” 即衣袖; “洗泄” 義不詳,或為 “洗雪” 之訛。龐三娘見丈夫為了遷就 “不由人分說” 的 “老萱堂” 而不顧自己,想到兩人夫妻一場,結發情義或許就此 “磨折”,年老的婆婆和幼弱的兒子從此真的無人照應,只覺肝腸寸斷,凄苦難言。姜詩雖也覺 “心慘切”,但除了咒罵挑撥是非的小人心似豺狼毒蝎以宣泄情緒外,無力給予三娘任何有效的幫助。夫妻二人淚眼相對,無語凝咽,最后只能慘然作別。曲中的 “欲語未言心已結”、“蘆林話別,痛殺殺淚珠流血”、“兩眼相看,喉嚨哽咽” 及 “匆匆話別,徒將衣袂拽,誰挽天河把冤情洗泄” 等句以本色語細致生動地描繪出兩人忍痛分離的悲凄情狀,言淺意深,情致婉曲,深得摹寫人物言行心理的竅要。【尾聲】 中 “恩情俏似湯澆雪” 的 “俏似” 為渾似、直似之意,“湯澆雪” 喻指恩情被融化,末句 “就是鐵石人聞也痛裂” 化用元人馬致遠 《漢宮秋》 雜劇中 “鐵心腸也愁淚滴千行” 的名句以收結全套,余音繚繞,情韻不絕,進一步增強了曲作的抒情效果。
明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 評 《躍鯉記》 有云: “任質之詞,字句恰好。即一節生情,能展轉寫出。” 他所謂的 “任質”,是指曲辭平樸質實,不尚華采; “展轉” 則是指劇作摹寫人物情感心理細致曲折,意味深遠。這兩點構成 《躍鯉記》 曲文的主要特征,在上選諸曲中都有很典型的表現。此劇原意在于弘揚孝義倫理,但在具體描寫過程中,由于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人物因恪守孝道而遭受的種種苦難,客觀上揭示了封建綱常對人精神的束縛和侵害,劇作的藝術感染力亦因之而得到加強。
上一篇:《趙氏孤兒大報仇》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軟錕铻·后釋》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