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震孟2
摩詰千古韻士3,獨“郁輪袍”一事4,全無根據。小說妄傳,遂使輞川清流,不洗此垢。信是文人奇冤。
1李流芳:明末文學家,長于書畫,本書選有他的美文。輞川:在陜西省藍田縣,唐代詩人王維曾隱居于此。2文震孟(生卒年不詳):字文起,明末文人,有《姑蘇名賢小記》。3摩詰:盛唐大詩人王維,字摩詰。4“郁輪袍”一事:見于唐薛用弱的《集異記》,記王維少年時,為取得進士及第,化裝進入樂工隊伍,為大唐公主演奏,他的一支琵琶曲“郁輪袍”大受公主賞愛,再加他的詩才,受到公主的推薦。
【析點】 為人題畫,或述其優美畫境,或贊其高超畫藝,或記友情往還,或敘創作體驗……明末文震孟題寫李流芳的“輞川”圖,卻別立一徑,借題發揮,為古人鳴冤。
盛唐田園詩派代表作家王維同時是一位大畫家,贏得北宋文豪蘇軾之盛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關于王維之進士及第,卻有一段“郁輪袍”的傳說。大氣而開朗的唐人并不覺此傳說有損于王維,薛用弱的《集異記》更是以欣賞的筆調記下了這件事。倒是到了明清時代,有些文人對此耿耿于懷,以為事出烏有,有損王維“詩佛”之稱。這之中,文震孟可說是一個代表。
輞川一地,王維自四十六歲起在此營建“別業”(別墅),以后經常屏居此處,且卒葬于此。李流芳的“輞川”一畫,可能繪有王維形象,文震孟因畫及人,因人及于傳說,終于一吐胸中不平,于題畫中直指傳說為“妄言”;為無法洗清之“垢”,為王維大呼“奇冤”。
其實“郁輪袍”之說,本是文人風流韻事,且顯示了王維高超的音樂修養及瀟灑不拘的少年心性,放在大唐的社會背景下,甚至可算得一段佳話,本不值得后人為此大動肝火。王維的輞川詩作二十首,首首都是美奐絕倫之作,即使說“郁輪袍”事件是王維的“少年無行”,這些代表“輞川清流”的不朽詩篇也足以洗去其小疵了。再退一步說,既然承認這是“小說妄傳”,又何必過于當真,君不見,東漢著名學者性至孝的蔡邕,到了宋代說書人的口中不是成了拋妻棄子的負心漢么? (陸游詩:“斜陽古道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不過,文震孟有維護崇敬古人的苦心,且他這段三十六個字的題辭,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段重要材料!
上一篇:《題曾無逸百帆圖》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題章友直草蟲》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