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金盆脫曉冰, 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 忽作玻璃碎地聲。
這首詩寫兒童玩冰,形象活脫,天真可愛。小孩子早上起身后,從面盆里發現前日留下的水結成了冰。設法把它“脫”下來,再用彩色絲繩穿上,當作鑼一樣地敲打,那叮叮噹噹象玉磬的清脆聲,隨著孩子們穿過了樹林。他們可能玩得興起,敲打的更加用力了,加上時間一久,冰也要融化,冰忽然掉到地上,發出就象玻璃摔碎時的聲響。
這首詩完全切合“稚子”的身份特點, 古代兒童沒有多少玩具,見到盆冰也就想以此玩樂,他想法使之從盆中“脫”出,設法用絲繩“穿”上,并敲打著到處跑。這里雖然沒有明確寫多少小孩子,但從詩中可想見最初“稚子”為一人,到了“穿林”時肯定是他以為想到一個有趣的玩法,又邀了幾個小朋友了。冰摔到地上的直接原因沒有點明,摔破后他們的神情動作也未描述。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他們先是推推搡搡,吵吵嚷嚷,而后又是一陣哄叫, 一陣埋怨。從中足可體味到稚趣話脫,令人解頤。
這首詩用“脫”、“穿取”、“敲”、“碎”等詞,把孩子的幼稚、認真的情態刻劃逼真,加上“銀鉦”、“玉磬”、“玻璃”各物為比,或狀其形,或言其聲,又都是光潔晶瑩之物,十分熨貼自然,給詩也增添了意趣。
上一篇:《玉階怨·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竹枝詞(其一)·劉禹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