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翼《航空救國之一端》原文|注釋|賞析
你只要是個中國人,你當然知道航空的重要。航空救國,自應人人參加。因此無論女的、男的、老的、小的、窮的、富的,都在實行捐錢,購買飛機。
而同時,飛機游覽也實行了。
于是有人花大洋50元整,在飛機上坐那么15分鐘去游覽。
這和那些小職員、小學生、工人們,從生活費里省下幾毛錢去作航空捐的,自不可同日而語。
但據說是這樣的:際此春光明媚,大可臨空一游,“以曠身心”。這于身體很有好處。身體健康,庶免東亞病夫之譏,亦為國爭光之一道。
而且,以前有位女士用自己的天然足在洋鬼子跟前報國,其后國難期間,又有名流絕食,以腸胃來救國,同時又有以“良心”,用一顆良好的心臟來救國者。是則人身上的東西都可以救國的。因此,“身心”就非“曠”他一下不可,“曠”好了,以便救國。也是必要的。
所以花了的這大洋50元整,其效果等于航空捐。這種臨空游覽,蓋亦航空救國之一端云。
(1933年3月21日《申報·自由談》)
賞析 這篇不足400字的短文,從“航空救國”說起,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救國方式: 一種是“那些小職員、小學生、工人們,從生活費里省下幾毛錢去作航空捐” ; 一種是“有人花大洋50元整,在飛機上坐那么15分鐘去游覽”。從這兩種不同的救國方式,說明在大敵當前之下,一面是莊嚴偉大,一面是卑劣渺小,從而批判了那種借航空救國之名而行游覽取樂之實的丑惡行徑。
選擇一個新的角度來批判某種社會現象,是本文的寫作特色之一。1933年初,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全國范圍內舉辦航空救國飛機捐一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疑慮,招致許多作家的非議,于是紛紛撰文批評。其中有魯迅的《航空救國三愿》、茅盾的《關于“救國” 》、謝六逸的《中國人的“過多癥” 》、倉禾的 《五臟救國論》、樓適夷的《掘地窟與買飛機》等。這些文章從各個方面對國民黨政府所搞的募捐買飛機的騙局,以及某些名公大員在募捐活動中的種種劣跡,進行了揭露和諷刺。但是,還沒有人象張天翼這樣從“臨空游覽”的角度,對航空救國之事提出微辭,這就使文章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從一點生發開去,推而廣之,是本文寫作上的又一個特色。文章抓住花大洋50元“臨空一游”,是為了 “以曠身心”的辯白,進而聯想到其他種種救國之道: 一是楊縵華女士曾在比利時用天足為國增光的故事; 二是北平兩位教授用絕食來救國而通電全國之壯舉; 三是以許嘯天先生為首的上海某救國團體用自己的“良心”去救國的善事。這種種救國方法,不正是用自己的天靈蓋去對付假洋鬼子們棍棒的阿Q式的反抗方法嗎?這種推而廣之的論述方法,使文章內容厚實、豐贍,拓寬并加深了文章的廣度和深度。
運用反語,增強文章的諷刺幽默感,是本文寫作上的第三個特色。喜用反語,是張天翼的藝術風格。本文所用的反語,諸如乘飛機一游,對身體很有好處,“亦為國爭光之一道”; “ ‘身心’ 就非‘曠’ 他一下不可,‘曠’ 好了,以便救國。也是必要的”; “這種臨空游覽,蓋亦航空救國之一端”,等等。這些反語的妙用,不獨奚落了被諷刺的對象,而且使文章饒有情趣,讓人讀后忍俊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
上一篇:孔鏘《舔去為妙》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基《良桐為琴》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