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臨高臺》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王勃
臨高臺,高臺迢遞絕浮埃。
瑤軒綺構何崔嵬,鸞歌鳳吹清且哀。
俯瞰長安道,萋萋御溝草。
斜對甘泉路,蒼蒼茂陵樹。
高臺四望同,帝鄉佳氣郁蔥蔥。
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
東彌長樂觀,西指未央宮。
赤城映朝日,綠樹搖春風。
旗亭百隧開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輪翠蓋不勝春,疊樹層楹相對起。
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
錦衾夜不襞,羅帷晝未空。
歌屏朝掩翠,妝鏡照窺紅。
為君安寶髻,蛾眉罷花叢。
塵間狹路黯將暮,云間月色明如素。
鴛鴦池上兩兩飛,鳳凰樓下雙雙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顧?
銀鞍繡轂盛繁華,可吟今夜宿娼家。
娼家少婦不須顰,東園桃李片時春。
君看舊日高臺處,柏梁銅雀生黃塵。
這首詩寫“臨高臺”后所見帝京長安的繁華熱鬧景象。與盧照鄰《長安古意》不同的是多宮室之美,少人物之盛,而較近駱賓王《帝京篇》 “如入王都之市,璀璨奪目”。
本詩破題后,首寫臺之高: “高臺迢遞絕浮埃”。“迢遞”,高貌。絕者,盡也,無也。此亦暗寫臺之高。接二句一寫所見臺華美高峻,一寫歌樂清音絕妙。“瑤軒”,即瑤臺。雕飾華麗,結構精巧的樓臺。“崔嵬”,高聳貌。“鸞歌鳳吹”,比喻歌聲妙絕,如鸞鳳之鳴。“吹”,本指管樂聲,亦稱“鳳吹”。“清且哀”的“哀”實“哀玉”意,指如玉聲之凄清美妙。或比喻詩文的清妙。繼寫俯視長安道上,御溝兩旁,芳草繁茂,無論甘泉路或茂陵樹,登臺四望,都一片郁郁蔥蔥。甘泉路,通向甘泉宮的路。甘泉宮,在陜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漢武帝時用以接見諸侯和外使或避暑。茂陵,在陜西興平縣城東北茂鄉茂陵村。為漢武帝劉徹的陵墓。
轉寫宮室之盛。“紫閣”,金碧輝煌的殿閣。此指皇宮。“丹樓”,即丹鳳樓,指皇宮或朝廷。這里是說:鳳閣龍樓沐浴在陽光下,“璧房錦殿”結構奇巧,制造精工。“玲瓏”,精巧貌。再遠望,盡東可見長樂觀,往西可見未央宮。整個宮城映著朝日,綠樹搖蕩于春風中。“赤城”,帝王宮城。也指傳說中的仙境。而在帝王宮城的附近,更是一派繁華壯麗景象:酒樓林立,道路四通,甲第連云,車馬奔馳,層樓林立,俱是外戚貴族所住。“旗亭”,本指市樓,用以指揮集市,泛指酒樓。懸旗為酒招,故稱。“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戚里”,漢代長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此處借指唐。“朱輪”,古代高官所乘之車,車輪漆成紅色,借指高官。“翠蓋”,泛指華美的車子。
詩寫過皇宮內外的富貴繁華“帝鄉佳氣”后,接用“復有”轉折寫京城的另一景觀:在大道旁的“青樓”上,門窗雕鏤綺麗。并一連用四句寫那里的“夜”、“晝”、“朝”、“晚”無時無刻不是錦衾香暖羅幃生春的“掩翠”、“窺紅”的狎昵生活。接二句似概述前意,言“花叢”中的美女(“蛾眉”) “為君安高髻”示殷勤待客,兩情歡洽。“罷”者,時也。這里有時在、正在意。“青樓”、“花叢”,俱指妓院。故接二句寫時間、美景、環境特色。再后二句以“兩兩飛”、“雙雙度”,喻彼此的恩愛。“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顧?”表示對佳期幽會的滿足。
最后六句以良辰易逝、瞬息春情的感嘆作結:雖然“東園桃李片時春”,花無百日紅;但他仍欣然勸慰“娼家少婦不須顰”,無須為此愁苦。放遠遙觀: “君看舊日高臺處,柏梁銅雀生黃塵。”即使在柏梁臺煊赫輝煌的漢武帝,在銅雀臺夜夜笙歌的曹孟德,如今也如黃塵消殞無遺了! “柏梁”,指柏梁臺。漢時臺名。故址在今陜西長安縣西北長安故城內。漢末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銅雀、金虎、冰井三臺。銅雀臺高10丈,周圍殿屋120間,連接榱棟,侵徹云漢。鑄大孔雀置于樓頂,舒翼奮尾,勢若飛動,故名銅雀臺。故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古鄴城的西北隅。本詩的主題亦藉此于最后道出:世運流轉,白云蒼狗,繁華事散,一切終成過去,詩人臨高臺而寄懷抒感。詩鋪敘優柔,不覺重復;三、五、七言交互使用,行文流轉自然。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稱王勃詩“工寫景,遂饒秀色”,可為本篇作評。
上一篇:李白《臨路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白居易《買花》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