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秦簡夫《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原文與翻譯、賞析
【仙呂·點絳唇】原是祖父的窠巢,誰承望子孫不肖,剔騰了。想著這半世勤勞,也枉做下千年調。
【混江龍】我勸咱人便休生奸狡,則恐怕命中無福也難消。大古來前生注定,誰許你今世貪饕?那一個積趲的運窮呵,君子拙;那一個享用的家富也,小兒驕。(帶云)我想這錢財也非容易搏來的。(唱)做買賣,恣虛囂;開田地,廣鋤刨;斷河泊,截漁樵;鑿山洞,取煤燒。則他那經營處恨不的占盡了利名場,全不想到頭時剛落得個邯鄲道。都是些喧檐燕雀,巢葦的這鷦鷯。
故事是說富商趙國器,因子揚州奴不肖,恐家道敗落其手,臨死前請來好友,號稱“東堂老” 的李實,托子寄金,并立下文書為憑。國器死后,揚州奴果然受柳隆卿、胡子傳誘惑,花天酒地,將家產揮霍干凈,淪為乞丐,而柳、胡二人則翻臉棄他而去。東堂老之妻贈揚州奴一貫錢,揚州奴用此作本錢,賣炭、賣菜為生,既知生計之艱難,頗知悔改。李實見此,便設宴請來揚州奴及街坊四鄰,拿出趙國器文書。原來國器留下五百錠銀子交付老友,以救兒子的急難。揚州奴變賣的家產,都由東堂老用此銀買回,就在這宴席上,當眾交割。
這一作品在元代雜劇中是很有特色的。首先,元劇作者一般多喜歡摭取史實,或逸聞小說作為創作題材,而秦簡夫卻能向社會生活汲取素材,寫出新意,使作品富有生活氣息。其次,這一作品反映了商人的生活和他們的道德觀念,這正是元代城市經濟發達,商人階層比較龐大的緣故,他們的思想感情必然會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反映。商人為蠅頭小利而湯風冒雪,為積累資本而省吃儉用,掙下一份家產很不容易。但是他們的子孫卻不知艱難,往往不務正業,揮霍無度,以至于敗盡家產,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而 “浪子回頭金不換” 則是當時人們的一種愿望。所以說 “金不換”,是因為 “回頭” 難,不僅因為 “浪子” 本性難移,還因為翻然悔悟時已一無所有,重新創業談何容易! 這一作品頌揚了東堂老見財不昧,不負友人的忠誠品質,可以說,他是商人階層的理想人物,是商人道德觀念的集中體現,有了他,才使 “浪子回頭” 得以實現。
東堂老是個飽經風霜的老富商,世態人情見識多,對于積攢財產有著矛盾的看法,當然,他肯定老一輩的艱苦奮斗,他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但是,他又有宿命的、人生一場 “邯鄲夢” 的思想。【點絳唇】、【混江龍】 兩曲,正反映了這種思想,而這種思想是從父業子敗這一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中產生的。【點絳唇】 中“想著這半世勤勞,也枉做下千年調” 兩句,是對兒孫不肖,剔騰了家產的感嘆。“千年調” 出自唐代王梵志詩,其詩有 “世無百年人,擬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之句,意思是人生短暫,卻要作長久的打算,豈非枉然! 人拼命積累財產,為子孫后代打算,結果不肖子孫卻把財產敗光,白白辛苦一生。以短暫的人生,打造永遠的夢想,這大概是世人一代代重復的悲劇。
【混江龍】 曲的前半部,抒發前生命定的宿命觀。將君子運窮與家富小兒嬌都歸咎于命運。這是李實對這種社會現象的解釋,當然,這種解釋是不科學的,但卻是當時善良的人們普遍的命運觀,“大古來前生注定,誰許你今世貪饕” 這兩句,是以愚昧的宿命論勸人向善,叫人不可太貪婪。動機是好的,論據 (前生注定) 卻無力,因為即使在元代,也有不少人不信命運。“做買賣” 以下用八句三字排句,描述買賣人為發家致富所采取的種種手段。三字句由于字數少,給人急促的感受,而八句疊用,更給人以緊鑼密鼓式的節奏,加強了對商人們急于斂財的心理的描繪,“則他那經營處恨不的占盡了利名場” 一句,是這八句三字排句的總結。“邯鄲道”用唐代傳奇 《枕中記》 典故,是說盧生在邯鄲道邸所遇呂翁,呂授以青瓷枕命其睡。盧生在夢中嘗盡人生滋味,官至極品。一覺醒來,主人煮黃粱飯尚未熟。這一典故在元代十分流行,馬致遠等著有雜劇 《開壇闡教黃粱夢》。“燕雀” 典出 《史記·陳涉世家》,“鷦鷯” 典出 《莊子·逍遙游》,都比喻目光短淺的人。意思是說那些不擇手段聚財,打造 “千年調” 夢想的人,全是些沒眼光、不知人生如夢的人。可以看到,東堂老在閱歷了人生百事以后,對商人們苦心經營,斂財暴富——包括自己年輕時的作為,有所反省,這也正是子敗父業社會現象給他的啟示。這兩曲語言本色樸實,卻又并不是不注意字句的鍛煉,如 “那一個積攢的運窮呵君子拙,那一個享用的家富也小兒嬌” 作兩句對偶,很工整; 又如 “喧檐燕雀” 與 “巢葦鷦鷯” 既同是典故,又成對偶,都可看出作者的匠心。至于排句的運用,上面已作分析,此處不再贅言。
上一篇:《龍舟會》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喬影》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