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2。
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3。
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4。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5。
【注釋】
1.河南經亂: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宣武節度使董晉死后,部下叛亂,本來和朝廷對抗的彰義軍節度使吳少誠等也相繼反叛,唐朝廷因此出兵征討,戰事大都發生在河南境內。關內:唐關內道,轄境在今陜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肅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部分地方。阻饑:因交通受阻而產生饑荒。當時關中地區糧食需南方接濟,而河南動亂,漕運受阻,故有饑荒發生。浮梁大兄: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鎮市,白居易的大哥幼文任浮梁縣主簿。於潛七兄:於潛,在今浙江省臨安縣。白居易一位堂兄任烏江主簿。符離:在今安徽省宿縣,作者曾住于此。
2.世業:祖宗世代遺留下的產業。羈(音ji)旅:寄居作客。
3.寥落:稀疏。田園寥落,謂田園禾稼荒涼稀疏。
4.吊影:對影自吊,傷感孤獨之意。分為千里雁:是說兄弟分散有如離群的孤雁。辭根:離開根,指被風拔起或吹斷。九秋:秋天。因秋季三個月共九旬,故稱“九秋”。蓬:蓬草。散作九秋蓬。謂兄弟客游離散,像飛蓬一樣隨風飄蕩,行蹤不定。
5.鄉心:思鄉之心,白居易生長在河南新鄭縣郭宅,在他的詩文中每稱河南為故鄉。五處同:是說分散在五處的弟兄思鄉之情和自己相同。
今譯
兵災年荒使家業一洗如空,
兄弟們羈旅飄泊各奔西東。
戰亂使田園荒蕪之后,
骨肉同胞就顛簸流離在道中。
對影相吊如同千里孤雁,
又似離去根蒂的深秋飛蓬。
此時兄弟們應是共同垂淚看月,
一夜思鄉的心境五處相同。
上一篇: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