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西樓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金]元好問
游絲落絮春漫漫,西樓曉晴花作團。樓中少婦弄瑤瑟,一曲未終坐長嘆。去年與郎西入關,春風浩蕩隨金鞍。今年匹馬妾東還,零落芙蓉秋水寒。并刀不剪東流水,湘竹年年露痕紫。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重城車馬紅塵起,乾鵲無端為誰喜?鏡中獨語人不知,欲插花枝淚如洗。
這是一首亂離時代嫠婦懷念死去丈夫的悲歌,它屬新樂府。金哀宗大正八年(1231)九月,蒙古兵攻陷了金朝陜西軍事重鎮鳳翔,大兵所至,凡抵抗的,城破之后,一律屠殺無赦。手段之酷,是慘絕人寰的。這首詩就是寫的這次戰亂中夫婦死別的一幕悲劇。詩中提到“去年與郎西入關”“今年匹馬妾東還”當作于大正八年以后不久,或者就在九年。
大正八年以前,一對蕭灑美麗的少年夫婦,并騎西入關中,雙宿雙飛,生活是十分美滿的。但是好景不長,不幸遇到了戰亂,男子慘遭殺害,女子僥幸逃脫,她雖能匹馬東還,但失去了生活的希望,過著孤鸞寡鳳的悲凄日子,比死亡也強不了多少。詩人用深沉的筆,寫出了這一悲劇的經過,纏綿悱惻,哀感動人。
詩一開始,即從現實的環境寫起, “游絲落絮春漫漫,西樓曉晴花作團。”天空中飄蕩著游絲,飛舞著落絮,一派大好春光,浩浩無涯,女主人公住的西樓,更是處在曉風柔和、天氣晴朗的環境里,到處花團錦簇,鮮艷照人,使整個世界都充滿了青春的活力。住在這樣優美的環境里,該當多么幸福和快樂!然而事實并不如此, “樓中少婦弄瑤瑟,一曲未終坐長嘆。 “瑤瑟,是用美玉裝飾的瑟,古人常彈瑟以抒情。但樓上的女主人公,不是用來抒發欣賞大好春光的愉悅之情,而是用來排遣“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思。然而一曲未終,心頭便襲來了悲愴的往事,更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再也彈不下去了。美好的春光,變成了一種強烈的刺激,使她睹物思人,歔欷欲絕。
是什么傷心事,使她如此悲痛?詩人故意使用了懸念之筆,讓讀者急著想看下文。“去年與郎西入關,春風浩蕩隨金鞍;今年匹馬妾東還,零落芙蓉秋水寒。”詩人使用了哀樂對比之筆。原來女主人公經歷了一場生離死別的變故。去年的春天,伴隨著郎君雙雙進入關中,浩蕩的春風,吹拂著征馬,何等快活!而今年卻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人,在寒風抖索的秋天,騎馬東還。馬還是那馬,而物在人非,所見到的再不是那怡悅的春風和郎君的玉影,而是衰敗零落的芙蓉,在凄清的秋水中獨自搖曳了。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凄涼欲絕!
詩人寫到這里,仍未交代出郎君的下落。 “并刀不剪東流水,湘竹年年露痕紫。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這才單刀直入,用斑竹啼痕點明郎君已經長逝,真是龍跳虎臥之筆。并刀句是興筆,興愁之深。并州出產鋒利的剪刀,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這里取其字面,兼化用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詩意。意謂我愁深似海,豈是鋒利的剪刀所能剪斷的?李白飲酒消愁愁更愁,我彈瑟消愁,還不是同樣如此?湘竹啼痕,沉冤無盡,只有年年發出的紫色斑紋,表達極度的悲哀而已。湘竹,又名湘妃竹。 《述異記》載: “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這里暗指郎君已死,留給自己的只有無限的悲哀。至此才把“一曲未終坐長嘆” “去年匹馬妾東還”的原委交代清楚。由于極度的悲哀,使女主人公想到了死,自己和郎君情深似海,只愿雙宿雙飛,同生同死,原來的誓言就是海枯石爛,永不變心。然而造物偏偏我們同生而不同死。留下自己一人,過著“不日不月”的熬煎日子,這是多么的慘酷!難怪她遇到美好的事物,更悲哀無盡了。不要誤會是女主人公失去了生的欲望,而是她對郎君死去的不堪,向命運的主宰者提出質問而已。
下邊又是一段對景傷情的敘述,“重城車馬紅塵起,乾鵲無端為誰喜?鏡中獨語人不知,欲插花枝淚如洗。”看到城中熙來攘往的車馬,便想到當日春風中的金鞍,聽到枝頭喜鵲的鳴喚,更感到今天的形單影只,兩兩相形,痛苦十倍。但對車馬不能遷怒,而喜鵲則可責問,你為什么無憑無據向我來報喜呢?這種責怪似乎無理,但它正是極端痛苦心理的形象化表現,是神來之筆。乾鵲,即喜鵲。 《埤雅》:“鵲取木杪枝,不取墮地枝,名乾鵲。”《西京雜記》三載: “乾鵲噪,行人至。”這正是女主人公責怪喜鵲的所在。以上諸多痛苦,向誰傾訴呢?只有對著鏡子講給自己。然而自己知之最深,是不須要說的。在百無聊賴中忽然看到了花枝,原來在韶光如繡的春天,女兒們都好打扮自己,兩相兢艷,這時不妨仿效一下,以遣春愁。但一拿起花枝,早又一陣悲痛襲上心頭。自從郎君長逝,久已“首如飛蓬”,雖欲打扮“誰適為容”呢?便不禁“憶君淚落東流水” “此恨綿綿無盡期”了。 “欲插花枝”照應起句“春漫漫” “花作團”,是詩人用筆細密處。
這首不長的小詩,很有特色,短詩貴含蓄,此詩敘事,隱而不露,多用懸念之筆,給人增加了猜想的余地。如第一、二兩段收尾,都不點明原委,留待下文方始交代,如春山吐云,峰遮巒蔽,前云過盡,后云方出,格外顯得紆徐有致。
以樂景寫哀思,是詩的另一特點,開頭兩句,寫春光爛漫,景色宜人,該是人們心情愉悅的時候,然而接下去的卻是少婦悲愁,瑤瑟凄怨,形式上氣氛不夠協調,實際上情緒很一致,正是這種美好的環境,才勾起了她往事的悲凄和現實的痛苦。以樂襯哀,哀更強烈,兩句詩產生了這種效果。“春風浩蕩”“零落芙蓉”兩句,也是這種筆法。在整個風格上,也一反詩人豪放剛健的作風,變得深沉哀感,情意纏綿。它雖也使用了“游絲”“落絮”“瑤瑟”“金鞍” “芙蓉” “花枝”等詞藻,但全詩還是構成了一個沉郁悲涼的意境。 “奇崛而絕雕刻,巧縟而謝綺麗” (《金史·藝文志》本傳)正是指此等處而言。從此也可以看出詩人的風格是多方面的。
上一篇:《蛺蝶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溫庭筠《西洲曲》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