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
沿江無數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
兩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鏡里一帆行。
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欲上船。
煙水蕭疏總畫圖,若非米老定倪迂。
何須更說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
杭州錢塘江的上游,出富陽縣境一段稱富春江,再上溯進桐廬和建德兩縣境內一段稱新安江。兩江風光素有美稱,尤以富陽至桐廬七里垅一段為最佳。因此,漢代嚴光當年政治失意隱澤而居便選擇了七里垅這塊地方。至今嚴子陵垂釣之處一直傳為名勝。紀昀這首詩(共四首絕句組成,這里選其中三首)就是他在乘舟游覽這一帶風光后所寫下的贊美之詞。
這幾首絕句是隨著船的行進,一路記下的所見和所感。第一首寫船出杭州時的第一印象;第二首寫船行之中對沿江風光的瞬間感受;第三首則是概括地抒發他對這一帶風景的總的觀感。
紀昀乘舟游覽的富春江與新安江雖然同出一江,但由于地理地貌結構的不同,兩江的風光是大有殊異的。一個淡雅平靜;一個濃艷熱烈。這幾首詩中,紀的精細地捕捉到了它們的一些特點,恰到好處地展現了兩江風光的殊美之處。
“沿江”兩句點示了一出杭城富春沿岸風景特點:近江是平川,遠處有好山。因而,當詩人端坐船首,展眼眺望時,即感到有一種豁然開朗、心曠神怡之感。隨著船的行進,遠山不斷地變幻著山勢山貌,近岸則綠色空濛,加之富春江一平如鏡,因而,詩人就自感宛如在翠綠色的琉璃鏡中穿行一般。
船再向上行駛,江邊景色又有了新的變化。詩人及時抓住了瞬間觀景的一些感受,別致獨特地吟誦出了他的第二首詩。“濃似春云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參差的綠色一直延伸到大江之邊,這是由于江至桐廬縣境,山勢迫緊,山腳一直伸到江邊之故。因此,剛剛是感到空蕩蕩開闊、順氣舒心,而此刻則又似如墮綠煙之內,船被包圍在“濃似春云”的樹海之中了。由于離綠樹是如此之近,仿佛伸手可及,故而,詩人此時傍依斜陽推篷而坐時,感到誘人的翠色也似乎要隨人上船了。
第三首絕句好像是對此行觀景的一個小結。詩人把這一帶的風光比作是大畫家米芾和倪瓚的山水畫。他感到這一帶山水好就好在毋須雕鑿,任其隨意裝點,均具誘人游覽的魅力,甚至連破屋荒村置于其中也能化腐朽為神奇,自有一種殊異的使人流連忘返的韻味。
游覽山水,寫詩贊美,看似容易,其實不然。這幾首絕句詩人隨口吟來,初看通俗如白話,實則一首有一首的不同特點,既漸次寫出風景的變化,又從結構上點面結合,動靜相生,有一種層層推進之感,使人讀了既有點的細節感受,又有動的勢態體味,仿佛我們也身臨其境,隨船而行。
山水詩要寫得不落前人窠臼,除了要有純熟的作詩技巧外,詩人對于所描寫的對象有無真正獨特的體會很重要,紀昀這幾首詩證明了他已具備了上述兩個條件,因而,盡管自古以來寫兩江風光的詩作為數不少,可他這一組詩列于其中,仍能給人一番獨特的意味。
上一篇:王又曾《過湖上,風甚,不果泛,舟沿錢塘門至錢王祠望湖中桃花(三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趙翼《題吟薌所譜《蔡文姬歸漢傳奇》(八首選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