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趙幽王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漢]劉友
諸呂用事兮劉氏微,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寐。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快中野兮蒼天與直。于嗟不可悔兮寧早自賊,為王餓死兮誰者憐之, 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
《趙幽王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雜歌謠辭》。趙幽王,即劉友,本封趙王,因其被幽禁而死,故稱趙幽王。為劉邦不知姓名的妃子所生。據《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死后,惠帝繼位,性格懦弱,大權被太后呂雉掌握。呂后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一方面封昆弟為王,一方面逼迫劉邦諸子娶呂氏女為王妃,加緊對劉氏諸王的殘害。趙幽王劉友,“以諸呂女為后,弗愛,愛他姬,諸呂女妒,怒去,讒之以太后,誣以罪過,曰:‘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后,吾必擊之’。太后怒, 以故召趙王。趙王至,置邸不見,令衛圍守之。弗與食。其群臣或竊饋,輒捕論之。趙王餓”。于是創作了這首詩,之后不久,即被餓死。
這首詩共九句,表達了趙幽王劉友瀕臨餓死時悔恨交加的沉痛心情。前四句以曲直交錯的筆法,傾訴自己被害的政治背景。 “諸呂用事”和“上曾不寤”為曲筆反語,托言“諸呂用事”,實指呂后專權;正說“上曾不寤”,實乃上(呂后)有意為之,不過借“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為口實,好加之罪而已。她們都是亂國之女,害夫之婦。“迫我王侯兮強授我妃”,不是直接了當的怒斥呂后作威作福,擅權奪國,使劉氏喪權而身微軀賤,任其宰割嗎?五、六句又以反詰語,揭示這一政變的謎底,是“我無忠臣”嗎?不是,在我幽禁之時,曾經有冒死送飯者,但被呂后“輒捕論之”,這就是我丟國的真正原因。所以,只有身死原野之中,然后盼望蒼天給予評判是非曲直了。這看似無可奈何,實乃“疾痛慘怛未嘗不呼天也”。七、八兩句只寫其悔恨上當受騙、還朝的萬分悲傷。他無限感慨,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不如自殺,身為王侯而餓死,有誰人知道這可憐的下場呢?最后一句,終于怒不可遏,大罵“呂氏絕理”,死后要“托天報仇”。表現出一種金剛怒目式的反抗精神,真可與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形象爭奇爭雄了。
劉友并非詩人,但他遭遇奇冤,感受極深,激憤吟詩,情出天然,稱之謂“成于哀樂,緣事而發”之作,列于漢代樂府詩歌之林,當無愧色。
上一篇:杜甫《貧交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袁桷《越船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