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欄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
【鑒賞】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離愁常用芳草來比興,芳草萋萋往往象征著離恨悠悠。因為一則春草的滋生,標志著季節的更迭,而美好的春色,又總能逗引起閨婦思遠、游子懷鄉等盼望團聚的思想感情。二則芳草榮茂,伸展天外,最能表達出離愁無窮無盡的情思。歐陽修的這首詞正是詠春草而兼涉離愁的。
詞的起首從憑欄寫入?!按骸弊贮c出季節,“獨”字說明孤身一人。當春獨立,人之了無意緒可知。“欄干十二”,著一“憑”字,表示憑遍了十二欄干。李清照詞:“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點絳唇》)辛棄疾詞:“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種動作性的描繪。歐詞說欄干十二,一一憑遍,說明詞中人物憑眺之久長,心情之焦切。這開頭一句容量不小,不只點出了時、地、人,還寫了人物的處境、動作和情態。
“晴碧遠連云”句是承上句憑欄所見,以“晴碧”著色,正面詠草。江淹《別賦》云:“春草碧色。”晴則色明?!斑h連云”,是說芳草延伸,至目盡處與天相接。一以見所望之遠,二以見草野之深,三則言外尚有神馳遐方之意。杜牧《江上偶見絕句》:“草色連云人去住?!笨梢姶司按_實關乎別情。
作詞如作畫,亦有點染之法,即先點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著意渲染之。“晴碧”句是“點”,“千里”兩句為“染”?!扒Ю锶f里”承“遠連云”,從廣闊的空間上加以渲染,極言春草的綿延無垠?!岸氯隆睉拙湟粋€“春”字,從“草長”的時間上加以渲染,極言春草滋生之盛,由此而出現“千里萬里”無處不芳草的特定景象。
“行色苦愁人”,上片的煞拍極好?!靶猩笨偫ā扒绫獭比?,即指芳草連天之景,遠行的象征。這種景象在傷離的愁人眼中看出,倍增苦痛,因為引起了對遠人的思念。此句將人、景綰合,結出不勝離別之苦的詞旨,并開啟了下片的抒情。
下片伊始,作者連用兩個有關春草的故實來詠物抒情?!爸x家池上”,指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這首詩是詩人有感于時序更迭、陽春初臨而發,故曰“吟魄”。“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別賦》描摹各種類型的離別情態,其中直接寫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因為賦中又有“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所以歐詞中出現“江淹浦”與“離魂”字面。以上三句寫詞中人由眼前的無邊草色所勾引起的離恨別緒,說明愁人不堪其“苦”。
接著“那堪”一句用景色的變換,將此種不堪離愁之苦的感情再翻進一層。上片寫白天的晴中之景,“疏雨滴黃昏”,則是黃昏時分的雨中之景。這一句雖未有意用典,但由于情景的酷似,極容易使人聯想到馮延巳的名句“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南鄉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苯Y拍“更特地、憶王孫”,“更”與“那堪”呼應,由景入情,文意連貫而下?!皯浲鯇O”本自“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至此,詞中人物身份豁然明朗,確是思婦無疑。她于當春之際,獨上翠樓,無論艷陽晴空,還是疏雨黃昏,總使她別情依依,離夢纏繞,魂魄不能自已。
歐陽修的這首詠物詞在表現手法上有一個顯著特色,即不重寫實,不對所詠物象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細致入微的刻畫,而是以寫意為主,全憑涵渾的意境取勝。其所以如此,一則和小令短小的體制有關,二則與南、北宋人不同的詞學觀念有關。南宋人詠物,重在煉字鍛句的工巧和對物象的精細勾勒,并尤重寄托。北宋人則重在自然明快的筆調和渾涵有致的意境,不太講究寄托。如被王國維譽為詠草三絕唱的其他兩首——林逋的“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梅堯臣的“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乃至稍后韓縝《鳳簫吟》詠草之“長行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句,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這一藝術特色。
上一篇:歐陽修《宿云夢館》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尹師魯墓志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