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琮《晚春江睛寄友人》唐山水詩鑒賞
韓琮
晚日低霞綺,晴山遠畫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鄉時。
這是一首暮春思鄉、念友之作。思鄉、念友,是古代詩歌經常吟詠的內容。如果因襲前人,亦步亦趨,那就只能寫出平庸之作。韓琮此詩獨出匠心,構思巧妙,讀后頗有耳目一新之感。
四句詩,前三句寫景,結句抒情。其寫景字字如珠,抒情則婉曲情深。
“晚日低霞綺”,此寫晚霞。日落西山,輝映天邊,落霞絢爛,光彩奪目。雖然五字之中未露“江”字,但詩題明標一個“江”字,所以這句實為描寫江天暮色。不僅如此,那“霞綺”二字不正是從小謝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化用而來嗎?據此,韓琮“晚日低霞綺”一句,實際上還兼有晚日、落霞輝映江水的景象在內。
“晴山遠畫眉”,此寫遠山。前句為仰視高處之景,這句是平視遠望之景。“畫眉”,既描繪遠山之色,又摹寫遠山之狀。古代女子畫眉用黛,黛,一種青黑色的顏料。王維詩《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云:“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 以黛色代山之青黑色。韓詩以“畫眉”暗示山之青黑色,與王詩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其一。古人多以纖細如柳葉之眉形容美人之眉。詩中的“畫眉”,極言遙望中晴山纖細之狀恰如柳葉眉。此其二。可謂以少總多,精練之極。
第三句“春青河畔草”,寫青草。“春”后“草”前著一“青”字,頗見煉字度句之效。是“春”——春日、春風、春雨使“河畔草”染為“青”色,“青”字用如動詞,將生機勃勃的“河畔草”寫得活靈活現,如在目前。第一句的“低”字、第二句的“遠”字,亦各盡其職,并見其妙。
面對暮春晴江的美麗風光,詩人發出“不是望鄉時” 的慨嘆,出人意表,含蓄雋永。“望”字緊承前三句,晚霞如錦,遠山似眉,河畔青草,這一切皆為“望” 中之象。本來已在“望”,卻出之以 “不是望鄉時”,用翻疊筆法,使全詩頓生新意,翻上一層,富有奇趣。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云:“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古詩十九首》亦云: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兩詩都從“青青河畔草”觸發懷人念遠之情。而韓琮“寄友人”的此詩卻以否定性詞語收束全篇,在“不是望鄉時”偏來望景而思鄉、念友,那種盼歸故鄉、會見友人的急切心情自不待言,而歸鄉無期、會友不能的惆悵凄苦,也從字里行間流溢出來。
概言之,此詩在藝術表現上有兩個特點:一是講究煉字琢句。“青”“遠”“低”三字,“新而妥,奇而確,總不越一理字” (李漁《窺詞管見》),顯示出“化美為媚”的奇效。二是結句的翻疊。如三句寫景之后,直抒望鄉、念友之情,便有千篇一律、索然無味之感。而用“不是”句翻筆收住,便將詩人的種種情思表現得委婉動人。
上一篇:蘇颋《曉發方騫驛》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陳子昂《晚次樂鄉縣》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