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牯牛降自然保護區(qū)》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石臺縣與黃山市祁門縣交界處。總面積100725畝(其中石臺縣50534畝,祁門縣50191畝)。主峰牯牛大降,座位于石臺縣境內(nèi),海拔1725米。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內(nèi)高山峻嶺,危巖聳立,交通險阻,人跡罕至。森林覆被率達78%,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并保存了完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類型。據(jù)考察統(tǒng)計,共有植物1000余種,木本植物有88科237屬520種,占安徽省木本植物科的84.5%,屬的74.0%,種的55.8%。其中香果樹、連香樹、領(lǐng)春木、三尖杉、南方鐵杉、鵝掌楸、粗榧、天目木蘭、蘭果樹、三葉赤楠等,皆系國家和省定保護植物,保護區(qū)內(nèi)因山高林密,為鳥獸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極好的場所。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野生動物有251種。屬國家明文保護的有:梅花鹿、黑麂、短尾猴、獼猴、蘇門羚、靈貓、金貓、云豹、金錢豹、毛冠鹿、鴛鴦、白鷴等。此外,這里還一個蛇的王國,已查明的有蛇類28種。牯牛降獨特的森林生態(tài)類型,被專家們譽為華東動植物基因?qū)殠欤情_展多種學(xué)科考察的理想之地。境內(nèi)群峰兀立,云霧繚繞,溪瀑遍布,佛光常現(xiàn)。登峰頂可眺望黃山、九華山。可開展考察、尋奇、探險等專項旅游項目。
〔現(xiàn)代散文〕 在我的玻璃板下面,壓著一張“佛光”的照片,照片上那潔白如絮的云霧中有一個稍模糊的人影,若隱若現(xiàn),仿佛置身仙山瓊閣之中。巍峨高大的群山,在云霧之中猶如大海里星羅棋布的島嶼。我伏案工作之余,常默默地注視著這張精美絕倫的照片,常想,能夠親眼去看看這云,這“佛光”該有多好。這次,我終于領(lǐng)略到這高山云海的雄姿。
清晨,我們乘汽車出發(fā)。一路上,全是逶迤連綿的群山,汔車如同一葉扁舟在山中緩緩穿行。臨窗遠眺,云海起伏,恰似波濤洶涌大海。汽車在山腳行駛,濃得象牛奶似的大霧,把四周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眼前一片迷朦。當(dāng)汽車駛進牯牛降大寅保護站時,大霧漸漸消失,牯牛降的面目才見端倪,霧中突兀而出的山尖,露出了它們那各自奇形怪狀的姿態(tài),越發(fā)顯出它那雄偉的氣魄。我打開窗,淡淡的霧輕輕地飄進車?yán)铮焓忠蛔ィ裁匆矝]有,只感到手心有些潮乎乎的。
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向山頂進發(fā),向?qū)蛭覀兘榻B:“牯牛降保護區(qū)植物生長繁茂,保存了完整的中亞熱帶綠闊葉林生態(tài)類型。”不知不覺中,我們只覺得綠的色形愈重,泥土的氣息愈濃,遍山的野趣也愈迷人了。我們從清脆的鳥聲里聽出了畫眉、白鶴、相思鳥這些山野的精靈們對森林的熱愛,也更顯示出山之幽靜。從雜亂的蹄印里看出鹿、麂、豹、猴、以至蛇這些叢林的壯士們依戀故土的深情。待我們到達森林的中心,越過淙淙的溪流,攀上牯牛降山頂時,樹叢尖端的奇景便展現(xiàn)在我們頭頂:在那萬木之巔,各種吊蘭如盆景低垂,各種山花在樹叢中爭妍斗麗,組成了一個奇異的空中大花園。我們舉目四顧,牯牛降的森林遼闊、深邃、莽莽蒼蒼、層層疊疊,涌著無垠的綠濤。橫亙在眼前,被稱為稱活化石的幾千年前繁茂滋生的公孫樹仍然健在,三尖杉細似仗,巨紫荊粗如椽,鐵杉高可擎天,珊瑚樹低與腳齊,天女花葉大如傘,連香樹青紅相間。我從未見過原始森林,置身于牯牛降這密密層層的參天大樹中間時,似乎領(lǐng)略到了原始森林氣質(zhì)的一二。這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林木都富于原始健美,每一棵樹都閃灼著生命的光華。春天的光,夏日的雨,秋季的風(fēng),寒冬的雪,都為它們淡妝濃抹。春色新,促人振奮;夏色暖,教人舒坦,秋色金,令人欣慰;冬色凝,使人堅定。
(杜根源)
上一篇:詠《馬鞍山·燃犀亭》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蘇州·獅子林》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