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唐山水詩鑒賞
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淡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
此詩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白居易在政治上受打擊后,參政意識漸淡,詩的題材也有明顯變化,由諷諭詩轉而寫閑情逸致和感傷之類的詩歌。長慶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經常到佛寺聽僧侶講經。此詩即描述他與“諸客”聽講后離開佛寺的情景,抒發了自己愉悅的感受。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開頭兩句寫“西湖晚歸”。“柳湖”,即西湖。因湖畔垂柳掩映,故稱柳湖。松島即孤山,它巋介湖中,碧波環繞,唐代這里樓閣參差,彌布椒麓,為西湖之勝跡。蓮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蓮花盛開,遠望孤山寺浮托在蓮花之上,故美稱蓮花寺。詩人只并列三個名詞: 柳湖、松島、蓮花寺,就勾畫出西湖孤山寺的風姿。不說“西湖”而說“柳湖”,使讀者仿佛看到垂柳系繞的西湖; 不說“孤山”而說“松島”,使讀者仿佛看到青松蔥蘢的孤山; 不說“孤山寺”而說“蓮花寺”,使讀者仿佛看到蓮花掩映的孤山寺。三者串聯起來,構成一幅色調豐富而淡雅的孤山寺全圖。“晚動歸橈”,點明 “晚歸”,生動描繪出詩人與諸客上船離開孤山的情景,船槳撥開平靜的水面,這“出道場”的“出”,別有一種情趣。
接下來是船行湖中之所見。“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盧橘”即枇杷,“栟櫚”即棕櫚。這兩句寫雨后晚風中的枇杷和棕櫚,真是獨具情態。結滿黃燦燦果實的枇杷樹枝葉低垂,似乎是承受不了山雨的重量,棕櫚闊葉顫動,似乎是不勝湖上晚風的清涼。把人的感覺賦于物,這物便活了起來。“煙波淡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船離孤山漸遠,湖面寬闊,碧空萬里,湖上籠罩著輕煙似的水氣,“煙波淡蕩搖空碧”,似乎人不在船中,而是在淡蕩的煙波中飄搖,如升青冥,那遠處的宇觀樓殿,沐浴在綺麗的夕陽光照中,光輝而靜穆。
最后兩句: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海中央。”承接五、六句,把湖中的孤山寺比做海上仙山蓬萊閣,非常自然。這兩句不僅點題,而且賦與全詩一種超脫塵俗的格調。詩人與諸客剛從孤山寺歸來,回首望去,那孤山寺宛如蓬萊仙境,似已在虛無飄渺之間了。
這首詩寫景如同游記,按游蹤依次寫來,但它的旨趣卻在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詩人所描畫的是西湖孤山的靜穆和空靈,這靜穆和空靈正是詩人的心境,或者說是詩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上一篇:韓雍《西江第一樓》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孫原湘《西陵峽》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