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一住便是五年。后因神宗不忍終棄,元豐七年(1084)下詔改任他為離京較近的汝州團練副使。詞人在由黃州去汝州途經(jīng)泗州時寫了這首詩。
蘇軾自貶謫黃州以后,一直處在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的低潮時期,但他卻胸懷曠達,能夠從生活的憂患和陰郁的壓抑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和人生的真諦。這首詞正是表現(xiàn)蘇軾這種積極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
詞作于冬春之交、春氣漸動、寒意未消的時節(jié),通篇充溢著一種歡快明媚的基調(diào)。上片寫的是作者與劉倩叔登上泗州南山舉目馳望時所見景色與內(nèi)心體會。“細雨斜風作曉寒”,這是冬去春來時的情景,雖然料峭的寒意還不時地侵襲著人們,但細風斜雨也畢竟送來幾許溫馨,幾分柔情。這不只是寫實景,更是一種感情的流露。正由于作者帶著自己的感情觀物,因此,縱目望去,便顯得一派疏朗,分外明晰。“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蘇軾這次所登的南山,又名都梁山,是出京后到淮南的第一座山。“晴灘”即十里灘,在南山附近。“清洛”,今安徽洛河,自合肥北流入淮河。細雨初止,隱約的輕霧在嫩芽初露的柳枝間徘徊,南山附近的十里灘雨后分外明凈,似乎承受著陽光的撫愛。汩汩清流——洛河,曲曲折折地與淮河匯合,形成一條浩浩漫漫的長流。這幾句景致描寫,反映了作者輕松自然的心懷,洋溢著作者不同一般的生活情趣。只是表現(xiàn)得很淡,讓人幾乎難以覺察。
下片由山光水色轉(zhuǎn)入對個人情趣的刻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宋代人喜歡白色的茶葉,所以以“雪”、“乳”形容清香郁芳的茶色。“午”指時間。“蓼茸”,初生的野菜芽;“蒿筍”,即蒿苣筍。“試春盤”,舊時習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餅等,置于盤中為食,取迎新之意,稱春盤。蘇軾游南山距立春只有幾日,這是寫他游山時,清茶野餐的風味,是他的生活情調(diào)的一種表現(xiàn)。在一派空闃清凈之中,沐浴在新春的陽光之中,微風拂袖,心懷澄明,新茶浮動著清香,細細品嘗著嫩鮮的野菜,雖然不是金樽美酒玉箸珍饈,卻使人從塵俗的喧囂和營營利欲中得到解脫,人的精神在自然松弛中得以超升。這是人情和心靈的真正安逸。所以作者接著說:“人間有味是清歡。”這種歡樂雖然淡,但清新,而且雋永。
人生的歷程并非都是一帆風順,往往有不少曲折坎坷,要想真正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實完善,必須順應自然。蘇軾能夠泰然處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以曠達的心懷包容世界。這首《浣溪沙》,作者通過創(chuàng)作也完善了自己,顯得趣味盎然,涵蘊無窮。
上一篇:《浣溪沙·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浣溪沙·秦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