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雍《西江第一樓》明山水詩鑒賞
韓雍
山形西峙水流東,高架危樓映碧空。
雙燕舞穿珠箔雨,群鷗飛散錦帆風。
朝廷有道三才順,海宇無塵一望通。
莫倚清秋玩明月,錯叫人訝廣寒宮。
滕王閣,在今南昌市贛江邊,始建于唐初,以后屢經廢興。明景泰三年(1452),韓雍時為都御使巡按江西,主持重建滕王閣。樓成,取韓愈文意“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新修滕王閣記》),題名 “西江之第一樓”。韓雍本人作七律一組十首,夸贊滕王閣之宏偉壯觀,以示慶賀。這是其中第四首。
滕王閣面對蒼翠如玉的西山,腳下東流的贛江水清如碧。高樓聳立,畫棟飛檐,映襯著藍天白云,氣象壯觀。“山形西峙水流東,高架危樓映碧空。” 作者贊嘆滕王閣面山依水、凌空而起的氣勢,詩句本身也很有氣魄。
第二聯寫滕王閣近景。“珠箔”即珠簾。因簾以細珠綴織而成,風吹簾搖,燕子穿飛而過,一時有“微風細雨燕子斜”之美,故修飾以“珠箔雨”。“錦帆” 是船帆的美稱。作者登上滕王閣,樓映碧空,紫燕凌飛,時而一兩只小燕穿堂而過,似為閣內游人助興,別有情趣。俯視贛江,只見江流無聲,白帆點點,群鷗飛翔,此起彼落。“雙燕舞穿珠箔雨,群鷗飛散錦帆風” 兩句,構圖十分精美。“燕舞” 以見燕飛輕盈,“珠箔” 以示閣內陳設華美,對之以碧水、白鷗、錦帆,色彩明麗,畫面生動。而且,一寫空中之景,一畫江上之圖,又以鷗飛燕舞穿行其中,描寫有序而不板滯。
第三聯中的“三才”,出于《周易·說卦》,指天、地、人。“海宇”則有海邊與中國的雙重含意。這一聯本寫作者憑檻遠眺,因樓高而極目千里,以天氣晴好而 一望無余,似乎遠在海邊的吳越之地也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但是,“朝廷有道三才順”,作者借寫景而引申贊美時政,說正因為朝廷政治清明,才有這樣風調雨順人和美、四海安寧無埃塵的圖景。“海宇無塵一望通” 則詩意雙關,既寫自然景象,又象征社會安定。王勃《滕王閣序》有“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等句,在寫樓高望遠的同時寓思君之意。韓雍的用意與此相近。但王勃寓意于形象之中,于文無礙; 韓雍則直露生硬,有傷詩意。
這首詩著重寫滕王閣之高。因為樓高,才有飛燕穿堂的奇景,才能俯視群鷗白帆江上行,才有目極千里、海宇無塵的壯觀。故作者在結句中倍加贊嘆:“莫倚清秋玩明月,錯叫人訝廣寒宮。”試想,假如在天高氣清的秋夜,登此凌空之樓,倚欄賞月,閣內流光晶瑩,遍地銀輝,閣外明月臨檻,碧空如洗,豈不叫人訝異: 莫非這就是月中嫦峨所住的廣寒宮? 這一聯詩想象與意境都好,但著一“錯”字,將詩意說破,使詩句減色不少。
這首詩構思精密,語言清麗,氣韻雄壯。但直露、粗拙的缺點也十分明顯。
上一篇:陳與義《襄邑道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白居易《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