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登總持閣》唐山水詩鑒賞
岑參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凈理,常愿奉金仙。
總持閣,是唐時長安總持寺中一座樓閣,登此閣,給詩人最突出的印象便是它的高,因而這首詩就緊緊圍繞著這一個“高”字展開了筆墨。
詩人首先從自己登閣前初望此閣的心理感受上下筆,第一句就徑直寫“高閣逼諸天”,閣之高,高得仿佛直逼蒼天。一個“逼”字先就道出了在詩人眼中總持閣那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威風凜凜的氣勢。第二句扣題寫“登閣”,而“登閣”仍是寫閣高,說登上此閣,離太陽都近了一大截子,好象能站到太陽身邊一樣。這種高度夸張的寫法,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一下子就把一座高聳人云的樓閣展現在讀者面前。
樓閣如此之高,欲登上恐非易事,但詩人卻不以登樓之費力來渲染其高,而是分兩個層次寫登樓時眼中所見。第一個層次是三、四句,寫登到一定高度時放眼一望,只見長安遠近之景已可盡收眼底,近處,晴空下,長安千家萬井,綠樹蔥蘢,生機勃勃;遠處,五陵墓地,煙霧繚繞,一片迷濛。這一近一遠的兩組畫面,已充分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故雖沒有正面去寫閣高,而閣之高卻已可自見。第二個層次是五、六句,寫詩人登上總持閣最高層,極目遠眺,只覺得氣勢磅礴、雄姿偉岸的秦嶺竟變得低矮渺小; 奔騰壯闊、一瀉千里的渭水也好象成了涓涓細流。這里,詩人是有意以這種大與小的錯覺進一步渲染樓閣之高?!暗汀焙汀靶 边@兩個形容詞極普通,但用在形容秦嶺和渭水上,就顯出詩人想象之奇特,襟懷之闊大了。
最后兩句收束全篇,詩人卻落在對佛門生活的欣羨上?!扒鍍衾怼保阜鸺仪鍍糁?,佛家以遠離一切惡行、心不受塵俗垢染為清凈;金仙,即佛。這兩句說倘若我早知道佛門的清凈之理,那么我真愿意就此遁入空門事佛去了。由總持閣之高想到人生道路的坎坷,并由此產生希望遁入空門的情緒,這便是詩人登閣的最終感受。其中固然不乏消極因素,但從中也可理解詩人為什么能產生秦嶺低、渭川小的錯覺。秦嶺、渭川自然是雄偉壯闊的,但在詩人看來,與這佛家圣地中的高閣一比,它們就是再雄偉、再壯闊也失去了光彩。
這首詩先從登閣前的望閣著筆,再以登樓時所見人間社會與大自然的兩番景象進行渲染,最后落到人生感慨上,層次清晰,境界開闊,以側面烘托的手法,表現了詩人對總持閣的贊美。
上一篇:陳師道《登快哉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