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纖云四卷天無河, 清風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聲影絕, 一杯相屬君當歌。君歌聲酸辭且苦,不能聽終淚如雨。“洞庭連天九嶷高, 蛟龍出沒猩鼯號。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熱熏腥臊。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繼圣登夔皋。赦書一日行千里, 罪從大辟皆除死。遷者追回流者還, 滌瑕蕩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坷只得移荊蠻。判司卑官不堪說, 未免捶楚塵埃間。 同時輩流多上道, 天路幽險難追攀!”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
公元805年正月,順宗即位,二月大赦天下,死罪改為流放,流放以下遞減一等。在這之前,韓愈、張署同被貶謫到南方,此時遇赦,韓愈遷調為江陵府法曹參軍,張署遷調為江陵府功曹參軍。這一年的中秋夜,二人尚未到職,待命于柳州。飲酒之時,張署向韓愈訴苦,歷敘他從被貶到赦回,其間所受的困苦艱難;現在雖然遇赦,但不過做一個小小的功曹,仍然難免要受責罰。韓愈與他同病相憐,篇末雖然故作曠達,向張勸慰開導,但字里行間,卻掩飾不住他倆的滿腹牢愁。
此詩可分為三大段。第一段(開頭——“淚如雨”), 寫中秋之夜張署向詩人訴苦,詩人與他同病相憐,不禁淚如雨下。詩一開頭, 即景生情,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作了濃重的氣氛渲染: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纖云四卷,銀河消失,沙平水息,萬籟無聲。此時此際, 二人借酒澆愁, 可是, “舉酒澆愁愁更愁”。張署向韓愈傾訴著被貶謫南方的困苦和滿腔的激情,聲酸辭苦。韓愈聽著聽著,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不禁悲從中來, 淚如雨下。這一段畫面鮮明,感染真摯, 一下子就打入讀者心中, 感染力極強。
第二段(“洞庭”——“難追攀”),記述張署的訴苦之辭(敘貶所之苦,敘得赦的原因,敘功曹小官的無聊,層次井然)。這一段是詩的主干部分。“洞庭連天九嶷高”,既明確交代了被貶的地點,又暗示著貶所的荒辟與艱苦。接著寫途中蛟龍出沒,猩鼯啼號,他經過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到達貶所,象逃罪避禍的囚犯一樣默默不敢作聲。南方蛇與毒蟲極多,行動與飲食都須十分小心;再加上腥臊遍地,濕氣熏蒸,極易得病,真是罪上加罪。“昨者州前捶大鼓”以下六句,忽然筆勢一轉,敘順宗即位,大赦天下,字里行間,流露出十分喜悅和期待的心情,盼望有朝一日能調回京城,受到重用,“滌瑕蕩垢清朝班”。可是,結果卻大失所望,柳州長官雖然將他們的名字申報上去,而湖南觀察使卻壓住不報,仍然被派在南方的地方上做一個小小的功曹,這樣的小官弄得不好還會遭受上司的笞杖之刑。同輩的人大多數升遷了,想想自己的命運,慨嘆通天的道路(比喻通向皇帝的道路)是多么幽辟艱險難以追攀啊!這里用的是張署的口氣,實際上也是韓愈在自敘。同病相憐,意氣相投,怎么能不分外激動呢?正因如此,這一段寫得情真意切,聲酸辭苦,凄惻婉轉,無比動人。真是:“此中真歌哭,情文兩具備。”(陳毅《湖海詩社開征引》)
第三段(“君歌”——篇末),作者故作曠達之語來勸解張署,希望他認清自己的命運,對著中秋明月,開懷痛飲吧!實際上,這不過是含著眼淚的苦笑,掩飾著痛苦的曠達罷了。
這首詩以賓主二人問答的形式,敘寫了張署、韓愈遭受貶謫以后的痛苦生活和悲慘情懷。從內容來看,不過在發泄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受壓抑的牢騷不平,篇末還在有意無意地宣揚儒家的“天命論”,比起杜甫、白居易的那些揭露封建社會矛盾的名篇來,它的社會意義是不太大的。但是,它寫得形象鮮明,自然真摯,抑揚頓挫,情韻兼美,而又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在藝術上有很多可取之處,在韓愈詩中確是不可多得的。
上一篇:《保定途中偶成·郭登》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出塞·王昌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