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唐山水詩鑒賞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宗元這首詩作于任柳州刺史時。詩人曾以凌厲風發的氣概,積極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永貞革新”活動。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司馬,十年后遠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刺史。他的后半生是在流貶和失意中度過的。首句“宦情羈思共凄凄”,是詩人后半生經歷和心境的縮寫。在宦海浮沉中,多次被貶,“一身去國”,“萬死投荒”(《別舍弟宗一》);貶居遠州,身處殊方,佳期不遇,愁思無際: “猶自音書滯一鄉”(《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這就是“宦情羈思” 四字涵蓋的豐富內容?!捌嗥唷保爬ㄆ浔瘋?、凄婉的心態。這第一句從詩人的人生遭際提筆,以情語出之,籠罩全篇。詩詞并重發端,況周頤《蕙風詞話》說: “近人作詞,起處多用景語虛引,往往第二韻方約略到題,此非法也。起處不宜泛寫景,宜實不宜虛,便當籠罩全闋,它題便挪移不得?!睂⒋苏Z移來評柳詩倒頗為適宜。
“春半如秋意轉迷”,是對“凄凄” 的續寫。在貶謫荒陲的柳宗元悲愴的心情下,柳州二月竟如秋天一般,此為“有我之境”,緣情造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意轉迷”三字,似寫對自然界的“春半如秋”的迷惑不解,其實,隱含著對仕途坎坷、忠而被貶的深沉思索。這句詩運用矛盾逆折法,在“春”“秋”共存似乎不夠和諧的句子里,組合成新的審美秩序,引人遐思。
三、四句承“春半如秋” 而來: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先點明“如秋”之意,后用百花凋落、榕葉滿庭竭力烘托。這種類如畫家的點染法的運用,收到情景相生、形象鮮明的藝術效果。只有“點”而無“染”,流于抽象化和表面化; 只有“染”而無“點”,缺乏概括性和深刻性。點、染并用,其妙無窮,柳詩深得此中三昧。
總之,這首詩透過柳州榕葉落盡的自然景觀,含蓄地表達了長期貶謫生活的凄黯之情和孤獨之感。于此可見柳宗元“南遷后詩,清勁紆余” (《東坡題跋》)的藝術風貌。
上一篇:納蘭性德《松花江》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張問陶《柳溝》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