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此詩作于肅宗至德二載(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進長安,“大索三日,民間財資盡掠之”,又縱火焚城,繁華壯麗的京都變成廢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將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靈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淪陷后的長安,至此已逾半載。時值暮春,觸景傷懷,創作了這首歷代傳誦的五律。
前兩聯寫“春望”之景,因景抒情。首聯“國破”而空留“山河”,“城春”而只長“草木”,其破壞之慘,人煙之少,以及由此激發的憂國情緒,都從正反相形中表現出來。次聯上下兩句互文見義。身陷賊營,家寄鄜州,見“花”開而“濺淚”,聞“鳥”語而“驚心”,以樂景反襯哀情,而“感時”、“恨別”的復雜心態宛然可見。后兩聯抒“春望”之情,情中含景。三聯“烽火”句應“感時”,“家書”句應“恨別”,憂國思家之情,回環往復,感人至深,尾聯以“搔首”的動作寫悲痛心情,余意無窮。題為《春望》,句句傳“望”字之神。望山河殘破荒涼,望長安草木叢生,望花鳥反增哀思,望烽火連月不息,望家書經久不至,最后以搔首望天收尾。讀全詩,抒情主人公傷時憫亂、憂國思家的神情及其望中所見,歷歷如在目前,從而迸發出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沈亞之《春陽曲》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