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松花江》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納蘭性德
彌天塞草望逶迤,萬里黃云四蓋垂。
最是松花江上月,五更曾照斷腸時。
納蘭性德年輕時曾被康熙皇帝派往黑龍江呼倫,考察邊防情況。《松花江》這首七言絕句,就作于此行之中。
詩的頭兩句,作者先用濃筆重彩為我們描繪出一幅雄偉遼闊的自然圖畫。當時的節令大約是秋天,首先映入作者眼簾的是北國高寒地帶那連綿不盡、直接天際的牧草。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彌”字,給讀者一種塞草撲面而來、充塞天地的感覺,而“逶迤” 兩字,又把視界放開,使靜止的塞草產生一種涌動起伏之勢,令讀者一下子就置身于一個廣闊無比、帶有異域色彩的境界中。接著,作者又從地上寫到天空: “萬里黃云四蓋垂”,塞草是綠色的,天空是黃色的; 塞草彌望無際,黃云縱橫萬里,兩相映襯,突出了北國風光的奇麗景色。特別是一個“垂”字,用得既大膽又巧妙,它使整個畫面產生了鮮明的立體感,使人仿佛看到了厚重的黃云帷幕般地矗立在天邊。讀這兩句詩,讓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敕勒歌》中“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的詩句,兩首詩在描繪大自然美景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不同的是,《松花江》并不止于對祖國山河的客觀描摹,在詩的后兩句,作者又加進了抒情的成分?!白钍撬苫ń显拢甯諗嗄c時”。清江寒月,永遠給人 一種凄涼憂傷之感,更何況是在這北疆塞外、荒無人煙之處、四野無聲、月上五更之時。在這樣一個時空背景下,作者寫入江、月,頓時使全詩情調在遼闊雄奇之中加入了深沉的凄清悲涼氛圍。請注意這里時間的變化,前兩句的時間顯然是白天(可以假定為黃昏),而后兩句的時間則是五更深夜了,這就是說,作者一直佇立在這里,他在想什么?詩中沒有明說,但這“江”,這“月”,顯然使他的心境逐漸變得悲涼起來,于是全詩也被這“江”、這“月”引導著,由雄渾轉向沉郁。如果說前兩句是后兩句的鋪墊,那么后兩句則是前兩句的升華,情與景的融合達到了完美的境地。
上一篇:韓愈《條山蒼》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