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嘉興界》宋山水詩鑒賞
葉紹翁
平野無山盡見天,九分蘆葦一分煙。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
葉紹翁善于寫小景。有時即使描寫開闊境界,他也往往著眼于較為細小的景物。此詩題目是夠大的,詩人意在描寫他在嘉興邊界上所見的杭嘉湖平原景色。
“平野”起句,十分開闊。因為“無山”,極目可到天地交接處,故以“盡見天”來表達。實際上已展現出湛湛青天,和青天下無垠的田野。杭嘉一帶在南宋是極繁榮的地區,村鎮人家、動植萬類可寫的想必不少。詩人都沒有寫,而寫的是: “九分蘆葦一分煙”。在廣闊平野上搖曳著為煙霧籠罩著的大片蘆葦。這是否太荒涼了呢?似乎與人煙稠密、農業生產十分發達的杭、嘉一帶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因此,這煙霧與蘆葦只能是詩人途中所見。
“悠悠綠水分枝港,撐出南鄰放鴨船。”詩人終于把筆鋒從風景轉回到寫人事。“悠悠”一句照應“平野”句,因為地勢平坦,落差很小,不會有疾流飛瀑,溪水只能緩緩而流。“港”指江河分流,嘉興一帶河網縱橫交錯,分枝細流之多,自不待言。就在這小溪流中,有位“南鄰”撐著小船,放牧著鴨群。此時沒有雨橫風狂,沒有驕陽酷暑,小船處于平靜紆緩的溪流之中,顯得十分悠閑自在。詩人為什么用 “南鄰” 而不用 “農夫”“漁人”之類呢? 我想,詩人主要想通過這個詞以顯示嘉興一帶是鄰里相接的繁榮之地,只不過由于蘆葦叢生,把眾多的水鄉人家掩藏起來罷了。這從蘆葦蕩里撐出的一只放鴨船,是很引人聯想的。
從“平野”句開始到撐出放鴨船,仿佛象電影中常用的手法: 把鏡頭從遠搖近。詩人不讓讀者只放眼煙水迷茫的田野; 而使他們的視線收回到色彩分明、富于動感的綠水枝港、白鴨小船,這仍是一幅極精致的江南水鄉小景,饒有生活氣息。
上一篇:吳嘉紀《和雨臣京口雪望次韻》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戴弁《嘉峪晴煙》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