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李玉·清忠譜(第二十二折毀祠)
【香柳娘】 (凈、外、旦扮各色人,奔上) 列位阿,走阿,走阿! 向山塘急奔,向山塘急奔。沖天公憤,今朝始泄心頭悶。我們蘇州百姓,只因魏太監這千刀萬剮的,要謀王奪位,害了許多忠臣,拽死了周吏部,又屈殺了顏佩韋、楊念如等五人。人人切齒,個個咬牙。如今新皇帝登基,殺了魏賊,籍沒了家私,殺盡了干兒干孫; 那毛一鷺、李實都要拿去砍了。我們急急到半塘去,拆毀那逆賊的祠堂,大家出一口氣。(凈) 出了閶門,已是釣橋了。我們再喊些人同去。(二雜同喊介) 上塘、下塘、南濠、北濠眾朋友,都到半塘拆祠堂去! (內應介) 來了,來了! (凈眾作一路奔喊介) (丑、生、貼扮各色人,又作一路奔上唱) (合) 急傳呼萬民,急傳呼萬民。千萬共成群,拆毀如齏粉。(凈、丑作奔急撞跌介) (扭住相打相罵介) (外、旦勸介) 我們西頭一路奔來,要去拆祠堂要緊,何苦斗這樣閑氣。(生、貼勸介) 我們也為拆祠堂而來,既是自家人,放手放手,大家去干正經。(凈、丑放手笑介) 啐! 說個明白,大家不打了。(凈)眾兄弟,我們如今有六七百人在這里了,快些上了渡生橋,一頭奔,一頭喊去便了。(丑) 我們許多人在這里,就是殺陣也去得的了。(共奔介) (合) 似行兵擺陣,似行兵擺陣,好似天將天神,下臨蘇郡。(作到介)
(凈) 一奔奔到了,牢門關緊在這里。大家打進去。(眾) 打,打,打! (內喊介) 來了,來了! (付、小生、老旦扮農夫,掮鋤頭家伙上) 我們虎丘山后、席場上、三佛橋、長涇廟、長蕩頭磚場上、莊基上、關上、陽山頭許多百姓,人千人萬,都趕來拆祠堂了。(凈、丑) 有興,有興! 打進去! 見一個人,打殺一個人! (付) 第一要打殺陸堂長要緊。(凈、丑) 不要放走了他。(眾吶喊作打入介) (下) (內亂喊亂打介) (末、胡髯、大褶,急奔上)
【前腔】 (末) 忽驚聞喪魂,忽驚聞喪魂。后門逃遁,奔馳急出尿和糞。區區堂長陸萬齡。外邊風聲不好,躲在祠中,不想眾人趕進,幾乎捉著,只得從后門逃出。身上這樣打扮,可不被人看破了,不免脫下衣帽,扯胡須,面上涂些泥污,逃到他州外府,討飯過日罷。(脫衣、帽,扯須,將泥涂面介) 把泥涂遍身,把泥涂遍身。乞丐討分文,他鄉遠投奔。(奔下) (內喊介) 不好了,不好了! 走了人了! (凈、丑、七雜急奔上,滿場奔介) 捉逃人要緊,捉逃人要緊,打殺囚根,方才消恨。
(凈) 一個陸堂長被他逃走了! 走了猢猻,沒什么弄,怎么處?(眾) 我們再趕進去打! (內亂打亂喊介) (凈)。里邊人多得緊,擠不下,不要進去了。(丑) 待我到里邊拾條大索,扯倒這石牌坊罷。(眾) 有理,有理! (丑作虛下拿繩上) 索在這里了。待我絡上牌坊縛定,大家用力拽倒便了。(眾) 快縛,快縛! (丑作向內高縛介) (凈) 眾兄弟都來拽索! (眾) 都在這里。(共拿索介) (凈) 列位朋友,我們做一只罵魏賊的曲子; 唱一句,打一聲號子,才有氣力。(眾) 有理,有理。大哥起調,我等接應便了。(共扯索,唱一句打一號子介)
【前腔】 (合) 恨忠賢賊臣,(打號介) 牙牙許牙,恨忠賢賊臣,(打號介) 逆謀忒狠,(打號介) 把忠良假旨都殺盡。(打號介) 遣兇徒捉人,遣兇徒促人,(打號介) 打斷脊梁筋,五人大名震。(打號介) 笑今朝命殞,笑今朝命殞,(打號介) 殺盡兒孫,祠堂毀盡。
(作拽倒,內大聲震響介) (眾倒在地,各作叫痛扒起渾介)(凈、丑) 我們都進去! 拿魏賊渾身打個稀爛! (眾) 有理! 有理! (共奔介)
【前腔】 (合)打身軀碎粉,打身軀碎粉,賽過千刀萬刃,魚鱗寸剮刑非峻。(作奔下扛一無頭渾身上) (眾) 打,打,打! (共打介) 打得粉碎了,我們拿來拋在河里,教他日夜淌水面。(作拋河介) (二雜拿火把上) (喊介) 大家進去放火燒祠堂! (拿火奔下) (眾) 還有魏賊的頭兒不曾拿得,如今放火了,怎么處? (內丟火介) (眾) 火大得緊了,拿不得阿! (凈) 不妨,不妨,待我冒火進去搶出來。看炎炎火焚,看炎炎火焚,拼命搶頭奔,煙火喉間噴。(作奔下搶頭出介) 頭在這里了。(眾) 我們大家打個粉碎! (凈搖手介) 不要打,不要打。(付) 頭是魏賊的親兒子舍的,是沉香的,劈碎了,大家分了罷! (凈喊介) 放屁! 那個說分,眾人打殺他! (眾) 若是不分,把這頭何用? (凈) 我們拿去祭了周老爺,再祭了顏佩韋等五人,然后拿到城隍廟里,焚化便了。(眾) 有理,有理! 如今先到上塘桐涇橋林家巷內,請了周公子,同到周老爺墳上祭獻便了。(共奔介) 向靈前陳進,向靈前陳進,怨氣才申,九泉笑哂。(共奔下)
新皇帝,指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籍沒: 冊籍之上所錄的全部財產都沒收。在法律上與沒收不同。沒收限于犯罪所得和供犯罪所用之物。籍沒則是凡犯人所有一切皆沒收之。閶 (chang昌) 門: 蘇州城門名。齏 (ji基) 粉: 細粉、碎屑。碌上: 吳語,爬上。魚鱗寸剮: 封建時代的一種殘酷的死刑,把人的身體割成許多小碎塊。峻,嚴厲苛刻。沉香: 一種名貴的香木,梵語謂之伽南香,香氣甚烈,用來雕刻佛像。周公子: 即周順昌的兒子。
《毀祠》一出,寫蘇州人民聽到魏忠賢閹黨失敗消息后如暴風驟雨,排山倒海而來的振奮場面。整出戲里并沒有以清官義士做主人公,而男、女、老、幼,各行各業的人民群眾,則成了作家著意描寫的主要對象,為這次自發運動的主力軍。整個場面轟轟烈烈而又壯闊恢宏,群眾斗爭場面如此之大,但卻寫得井然有序,肌理分明,先寫人民群眾一呼百應、奔走相告,后寫事態發展的因果。由于新皇帝登基,魏賊已死,毛一鷺、李實已殺,只有生祠還在,所以毀祠便是廣大群眾泄憤的唯一目標。于是如百川為流,蘇州人民從四面八方匯集起來,“好似天將天神,下臨蘇郡”。不料忙亂中逃走了壞人陸堂長,祠堂里又擠不下許多人,故而,作者便集中描寫眾人用大繩索拉倒石牌坊的激昂場面。將勞動號子寫進戲曲,則是李玉的創新。一人唱眾人和,“牙牙許牙”拉倒了石坊,抒發了義憤,表達了歡樂。這是全出戲的高潮,是不朽之華章。
拉倒了石牌坊,搗爛了魏賊塑像,焚燒了生祠,以此祭奠周順昌與五義士的英靈。在作者的筆下,把這次群眾的自發運動升華到完美的程度。
《曲海總目提要》說《清忠譜》“劇中事皆據實”,“皆足補史傳之闕。”李玉等作家生長在蘇州,目睹了蘇州人民反對魏閹的群眾斗爭。他們著意從現實中汲取題材,并能生動具體的將轟轟烈烈的群眾斗爭搬上舞臺。同時也由于李玉是戲曲創作的行家里手,細節、科諢的穿插,使這出戲頭緒分明,神情畢肖,再現了風起云涌的群眾斗爭場面。
《毀祠》 的第一段說白,就把這出戲之前的劇情,做了全面追述。魏忠賢欲謀王位,殘害忠良。周順昌的慘死,顏佩韋等五義士的無辜遭戮,均系魏閹慫恿同黨所為。這便通過說白,把群眾的義憤全面集中到魏忠賢身上,以至于“人人切齒,個個咬牙”,大有火山爆發之勢。然而新皇帝登基,魏閹勢敗,其同黨亦受到應有的懲處,眾人郁積已久的怒火再無處發泄,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拆毀生祠的洪流。這段說白繪聲繪色,將事件發生的本末交待得一清二楚。
科諢本來是在戲曲中的穿插,并不是主要的關目,但在《毀祠》中卻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
(凈) 出了閶門,已是釣橋了。我們再喊些人同去。(二雜同喊介) 上塘、下塘,南濠、北濠眾朋友,都到半塘拆祠堂去! (內應介) 來了,來了!
于是兩路大軍急奔而上,沖撞跌倒,“相打相罵”。這里,將自發而起的市民運動的生動場面搬上了舞臺,并且寫得活潑真實,一旦相撞,他們開始是鬧嚷嚷,互相爭吵,接著是各自說明來意:“我們西頭一路奔來,要去拆祠堂要緊,何苦斗這樣閑氣。”“我們也為拆祠堂而來,既是自家人,放手放手,大家去干正經。”于是“笑介”。由于共同的大目標而消釋小嫌,化怨隙為友誼,攜手并進,投入喧鬧、歡騰的人流。
接著寫虎丘山,三佛橋各地的人群匯合起來,人們由歡騰轉為激昂。自發的市民運動的主要目的便是報復,所以大家高喊:“打進去!見一個人,打殺一個人!”“第一個要打殺陸堂長要緊。”這樣,人民大眾對魏黨的憤怒便轉向其小爪牙陸萬齡一人。至此,作者陡然筆鋒一轉,陸萬齡脫下衣帽,扯下胡須,涂抹了滿面泥污,竟趁人無備,逃往外府了。情況的突然變化,更加激起人民的無比憤怒。成千上萬的人們,紛紛涌進生祠,拽碑的拽碑,砸像的砸像,在勞動號子的呼喚下,徹底摧毀了魏閹生祠。
最后剩下魏忠賢塑像的沉香頭,于是又掀起第二個波濤。自發的群眾運動本來就是江河與泥沙俱下,其中有人出面搶頭,建議把這值錢的東西劈碎,大家分了。這種念頭,固然低劣,但也可以算是對魏黨暴政的一種報復。這種帶有私有觀念的報復行為。終被以沉香頭像祭祀義士忠魂的崇高目的所同化,這樣寫就真實、具體地反映了群眾運動的方方面面,歌頌了這次壯舉的大方向。
以上所用賓白,有倒敘、有自敘、有科諢、有吶喊,看似尋常,實則奇崛。
曲文以抒情為主。這出戲一共四支 【香柳娘】 曲子,全用震韻,一韻到底。前三支曲子,主要抒寫萬眾成群、呼聲雷震,齊奔山塘的激動人心的群眾斗爭場面。先寫“沖天公憤”的氣勢; 次寫勞動號子的喧騰。最后一支曲子抒發“怨氣才申,九泉笑哂”的追懷之情。雖然是群眾運動,但通過這三支曲子的詠唱,能充分地表現出作者內心起伏的旋律,給觀眾以感染。而且,其中還穿插幾句陸萬齡倉皇出逃之時的唱詞,自述其驚慌失措之情,使劇作更增添了喜劇效果。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梁辰魚·浣紗記(第四十五出·泛湖)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李玉·清忠譜(第十一折鬧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