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劍門》唐山水詩鑒賞
杜甫
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
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
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
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
并吞與割據,極力不相讓。
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
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劍門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大劍山與小劍山之間,兩崖對峙,峭壁如削,酷似長劍排列。閣道全長三十里,關口最隘處僅二十米寬,如門戶之關闢,故稱劍門關。劍門關號稱天下“第一關”,是川北的門戶,實為蜀中一大壯景。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自同谷赴成都途中經過此地,寫下了這首雄壯的詩篇。全詩前半部分狀景,后半部分議論,境界雄闊,氣勢磅礴,力重千鈞,是描寫劍門關的千古杰作。
“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開首連用兩個“天”字,形容劍門的險峻。第一個“天”指明此地為天然險境,非人工所能為,帶有驚嘆的意味,第二個“天”稱贊劍門之險天下第一,暗中點出 “第一關”的稱號。“壯”字是對劍門形勢高度精煉的概括,極有表現力。接下來由遠及近,勾畫劍門山的形勢,“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從遠處看,大小劍山峰巒疊起,連亙曲折,略無闕處,仿佛一條黑色巨龍,圍住了蜀中地區?!氨А弊趾苌鷦?,不但把山勢寫活了,而且顯示出其猙獰的面目。山上巖石崚峋,石角鋒銳,逆鱗排比,皆朝北指,猶如刀劍挺立。巨龍的渾身上下布滿了鋒刃,仿佛與中央朝廷形成對抗之勢,“北向” 暗有分裂割據的意思。這句既是寫景,也是詩人憂慮心情的表現。下面再具體形容石崖的形勢,“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墉就是城墻,那些緊緊相挨的崖壁高高地聳起,互相交錯,盤桓蜿蜒,猶如人工砌成的一座巨大城郭,將蜀中與外界隔絕開來。割據的形勢變得更為明顯了?!耙环蚺R關,百萬未可傍”,這句化用了《劍閣銘》 “一人荷戟,萬夫趦趄” 的辭意,以 “一” 對“百萬”,造成懸殊的數量對比。這兩句作為上半部寫景的總結,從天險之壯歸結到戰略之險,為下半部分的議論作了鋪墊。
詩人后半段的議論是飽含感情的。情理相溶本為杜甫詩歌的一大特色,在這首詩中顯得格外動人。“珠玉走中原,岷峨氣凄愴”,先陳述蜀中人民的悲慘境遇。川蜀蘊藏珍寶無數,被稱為天府之國,現今卻被統治者搜刮殆盡。一個“走”字寫出了財富源源外流的趨勢,把歷代王朝的貪婪本性刻劃得入骨三分。下句借岷山、峨嵋兩座蜀中名山表現人民的痛苦不堪,格調極為沉郁悲愴。到此,詩人忽然宕開一筆,轉而回顧蜀中歷史上的變遷,“三皇五帝前,雞犬各相放。后王尚柔遠,職貢道已喪?!边h古時代,中原與蜀中尚未交通,百姓生活寧靜、自得,互不相擾,后來帝王們打著懷柔的幌子,用職貢的名義進行收刮,古道便開始淪喪了。后兩句諷刺特別辛辣,無情地揭開了帝王恩柔政策的真實面目。然后眼光再折回近代: “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并吞與割據,極力不相讓。”如今的野心家或尚霸道,或崇王道,權術不同而本性為一。有的依險稱霸,有的吞并為王,欺凌百姓同是“英雄”本色。四句話罵盡了所有的霸主、帝王,同時也是對前面“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的呼應。人憑地勢,地助人威,這是岷峨凄愴的真實原因所在。
到此全詩已集蓄了強烈的情勢,詩人筆鋒一轉,矛頭直逼劍門而來,“吾將罪真宰,意欲鏟疊嶂!”這一呼足有萬鈞之力,驚天動地!上欲問罪蒼天,與首句“惟天有設險”相應,下欲鏟盡群峰,與“劍門天下壯”遙對,氣魄直臨七百里劍門而上,全詩的氣氛一下子被推到了憤怒的巔峰。“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蹦┝藘删湔Z氣忽變,急轉直下。詩人望到自己是那樣的微不足道,而劍閣雄關依舊長存,歷史上的悲劇仍然可能重演,他站在風口久久地沉思、惆悵著。全詩用深沉、含蓄的語調收束,留下了無窮的憂慮與思緒。
這首詩景象雄壯,議論宏偉,前后相稱,氣魄巍然,寫景、議論、抒情合為一體,千古之下,讀之仍覺意味深長。
上一篇:張繼《會稽郡樓雪霽》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陸游《劍門關》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