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健庵宮贊喜吳漢槎入關之作》言情贈友詩歌
丁零絕塞鬢毛斑②,雪窖招魂再入關③。
萬古窮荒生馬角④,幾人樂府唱刀環⑤。
天邊魑魅愁遷客⑥,江上莼鱸話故山⑦。
太息梅村今宿草⑧,不留老眼待君還。
在這首詩的后面,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吳漢槎 (名兆騫) 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士,才華橫溢,盛負詩名,然狂放狷直,傲岸自矜。嘗直面其他才子洋洋自詡: “江東無我,卿當獨步。”讀書時,見凡俗不堪的同學脫下帽子,便擅自取來當溺 (niao,尿) 器。塾師前來責問,全不加理會,說: “帽子戴在俗人的頭上,不如給我盛尿! ” 塾師聞之,深深嘆道: “此人以后,必會以高名沽禍! ” (見胡思敬《九朝新語》 )此語后來不幸言中。順治十四年 (1657) 丁酉科江南鄉試,榜發后,兩江士論嘩然,因為所取者,雖多江南名士,但其中不少是疏通路子,出賣關節而獲選的。士子群集貢院前,在大門上張貼一聯: 趙子龍一身是膽,左丘明有目無珠。并且將“貢院””二字,其“貢”字添筆變成“賣”字,“院”字用紙貼去“阝”旁,變成“完”字。赫赫貢院,頓時標為“賣完”。此事轟動京師內外。臺諫奏參,請皇帝下詔讓該科江南中試者全部赴京,由皇上親臨復試。吳兆騫,恰恰在這次獲選之列。以其節概、才華,自非出賣關節之輩,召來復試,豈不是珍珠魚目不分! 他如蒙玷受辱,考場上偏不落筆,交上白卷便出(見劉禺生《世載堂雜憶》) 。兆騫雋才絕艷,早遭人妒; 生性倨傲,更有人恨,此事正“為仇家所中”,兆騫下刑部獄。那些熟稔其性情,稱許其耿介,欽羨其俊才的摯友,皆奔走呼號,力辯奇冤,終未能釋“罪”。不久,他被謫戍大漠之北寧古塔。臨遣時,朋友揮淚相送,賦詩存念,友情殷殷,泣天感地。這一次流放,竟達二十年之久。其間,徐健庵甚悲故友淪落,千里命駕,索其詩稿,梓(印刷)以問世。對此,后人贊嘆不已: “古人之交情,不以窮通少(稍)異,有如此者! ”后來,徐健庵又和宋文恪等人代為納錢,使得故友得以贖歸生還。當時,“京師朝野名流歡宴無虛日,投贈盈尺”。徐有 《喜吳漢槎入關》 詩,士禛作本詩相與唱和,表現了朋友間深厚的情誼,被時人推為 “最為動人”之作 (參吳振臣 《秋笳集跋》 及劉禺生 《世載堂雜憶》 ) 。
首聯制題,寫兆騫遣而復還。“丁零絕塞”,借指兆騫流放地寧古塔,極言遣往戍地之遠。“鬢毛斑”,形容兆騫身體衰頹蒼老,暗示謫戍時間之長。“雪窖”,化用單于幽囚蘇武置于窟室的典故,以喻兆騫孤棲冰天雪地,飽受嚴寒之苦。對于友人二十多年的邊塞生活,方寸之中自然無法周納暢達。詩人大匠運斤,馭繁如簡,只點出 “絕域”、“衰容”、“風寒”,便從時空和環境上創造出一個慘沮悚然的氛圍。而同情之感,不平之氣,正潛轉其中。“招魂再入關”,詩筆騰挪,抑揚生姿,對故友得以生還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頷聯寫兆騫生還不易。詩人將視野推及歷史的深處。亙古千年,有多少不幸者被扔 (或羈留)在這邊遠荒僻地帶,而社會政治的和自然環境的種種因素扼制、影響,又往往使之一入其境,則絕難脫險。“馬生角”一典,涵蓋古今,將生還之難渲染至極。作者尤嫌不夠,復用一典,變陳述為擬問,再申其義。“萬古”與 “幾人”對舉,使生還絕域顯得更加鮮見,更加僥幸。詩人此處用 “山高畫不出,則以煙霞鎖之”的藝術手法,并不局于兆騫,就事論事,而是在廣闊的背景中尋找歷史的參照,稍加比較,不但舉鼎如羽地表現出脫羈生還之難,而且映襯出諸多故友竭誠相助,玉成其事的千古高義,蓋世深情。
頸聯寫兆騫今非昔比。在那陰寒刺骨的塞外,人煙稀少,幾如鬼域,兆騫常常 “觸目愁來,憤抑侘傺,登臨憑吊,俯仰傷懷”,其情 “較之李陵、蘇武猶覺顛連困厄” (見吳振臣 《秋笳集跋》 、徐釚 《吳兆騫墓志銘》 ) 。古時兆騫里人張翰,悠悠為宦,因思莼鱸,即命駕而歸故山,何等隨心所欲,而今兆騫羈囚邊塞,要一嘗莼鱸之鮮,卻何止千難萬阻! 這里 “天邊”、“江上”,詩筆一縱一收,寫出悲歡離合的情景。出句吐屬凝重,對句措語活潑,正是休戚相關的友人摯情的流注、激蕩。
尾聯嘆偉業未見兆騫歸還。吳偉業也是兆騫的一位摯友。他遭遣時,偉業憂憤難抑,作 《悲歌行》贈別,有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之句,當時一行送別者聞之,無不感懷嗚咽 (見徐釚 《吳兆騫墓志銘》) 。自別之后,偉業一往情深,而今兆騫生還,他卻亡有隔年之久了,這是多么不幸!古人律詩作法,講究起承轉合,尾聯例當關合題旨。而詩人卻逸出一筆,不復言兆騫璧還之喜,卻云及偉業玉碎之悲。然而吟味至再,便可在這濃墨濡染的悲涼之后見出詩人一片慧心,它正是借抒發對偉業的哀悼來證明: 那深厚的故友之情,實在是泣之以血,思之以終的! 而這,正是本詩深層意旨所在。
士禛作詩,力倡 “神韻”之說。然觀照本詩,其反復敘寫的都是兆騫的命運偃蹇,遭際險惡,筆下決無沖淡清遠的逸氣,時有催人淚下的哀毀。一任感情的湍流奔瀉涌動,直把讀者心中攪得悚悚然,凄凄然,繼而在那啼血的斑痕中見出友情的殷紅。士禛這種真率厚樸的藝術表現,超出 “神韻”一格,同樣使人感深思遠,備受滋潤。
注釋
①徐健庵: 名乾學,字原一,健庵是號,江蘇昆山人,康熙九年庚戌(1676)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宮贊,官名。吳漢槎,見下文介紹。②丁零: 又作丁靈、丁令,古代民族名,狄種,后歸屬匈奴,所居我國北部和西北廣大地區。③雪窖: 雪地窟室。語出《漢書·蘇武傳》: “單于乃幽武,置大窖中。” ④生馬角: 典出 《燕丹子》: 戰國時燕太子丹被質于秦,欲歸不得。秦王告訴他說,等到烏頭白、馬生角,才許他回國。⑤唱刀環: 《古樂府》: “藁砧今何在? 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 “藁砧,夫也; 重山,出也; 刀頭有環。環,還也。”原為隱語,是丈夫外出當歸還的意思。⑥魑魅: 傳說中的山林鬼怪。這里形容“遷客”在窮荒絕域的艱險處境。遷客,舊稱被貶謫的官員。詩中指漢槎。⑦江上莼鱸: 用晉張翰事。《晉書·張翰傳》: “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菜、鱸魚膾,曰: ‘人生貴得適意,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 ’ 遂命駕而歸。”⑧梅村: 吳偉業,漢槎友好。士禛本詩末有目注: 吳梅村先生昔有送漢槎出塞長句,在集中。宿草:草帶陳根,指隔年的草,《禮記·檀弓》: “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上一篇:《合歡詩·(五首選三)》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哭劉尚書夢得二首》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