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成都曲》唐山水詩鑒賞
張籍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
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
《成都曲》,樂府詩題。這首詩平仄不盡合于七言絕句,系樂府體。詩歌為我們描繪了唐代成都城南的優美風物和繁華市容。
錦江又稱流江、汶江、府河,為岷江分支走馬河下游,流經成都市南。《華陽國志·蜀志》說: “錦工濯錦其江中則鮮明,濯于他江則不好。”《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也說:“此水濯錦,鮮于他水。”“近西”,指今成都南郊一帶。“錦江近西煙水綠”,碧綠的錦江水緩緩地流經城南,煙波浩渺。仿佛,我們還看到了正在碧水邊濯錦的錦工,還看到了色澤鮮麗的蜀錦。“山頭”,指當時的負城丘陵(晚唐高駢時完全墾平)。“新雨山頭荔枝熟”,新雨過后,空氣是那樣透明,纖塵不染,山頭紅熟的荔枝顯得格外鮮艷,格外精神,逗人喜愛。色澤紅艷的荔枝,與煙波綠水相互映襯,構成一幅色彩和諧明麗的畫圖。杜甫不止一次地歌唱過成都的春天: “錦江春色來天地” (《登樓》),“錦江春色逐人來” (《諸將》其五),而張籍這兩句詩則描繪了錦江的夏景。
三、四兩句寫錦江市容的繁華。“萬里橋”,是橫跨錦江兩岸的一座古橋(今橋為清代重建)。《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說:“蜀使費祎聘吳,諸葛亮祖之,祎嘆曰: ‘萬里之路,始于此橋。’因以為名。”杜甫詩也多次寫及此橋。萬里橋是當時交通要道,商旅云集,故橋邊集市多酒家。 漢唐之時, 成都已是西南一大都會。 廛闬撲地, 歌吹沸天, 商旅游客,熙熙攘攘,比肩接踵,車轊相掛,熱鬧非凡。但見到處酒旗低斜,酒家林立,店主頻頻招攬過往行客。在這一片令人目眩的繁華熱鬧中,初至錦城的游客在興奮之余又生出一點惶惑: 酒家如此之多,今夜投宿哪家為好呢?
詩的前半寫得優美清麗,后半則喧嘩熱鬧。大凡名都勝邑,常常不僅以其市容繁華出名,還以山水風光、文物古跡取勝,二者似都難于偏廢。試看宋代詞人柳永所寫的一篇《望海潮》就可知道,錢塘既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爭豪奢”的自古繁華之區,又是一個“怒濤卷霜雪”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絕好去處。看來,唐代的張籍早已領略到這種都市美學的佳趣,一首短短的樂府體絕句,已將這兩個方面都兼容并包了。
上一篇:何遜《慈姥磯》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湯右曾《放舟至下鐘山》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