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
作者: 梁穎甫 【本書體例】
【原文】:
我將我享(1),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2)!儀式刑文王之典(3),日靖四方(4)。伊嘏文王(5)!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鑒賞】:
《我將》這首頌詩是一首宗廟祭祀詩。據(jù)高亨先生考證,是寫武王出兵伐紂之時,祭祀上帝、禱告文王,乞求他們保佑以取得勝利的。詩中祭天祀祖,祈福禳災(zāi),反映了周人一以貫之的尊天敬祖、篤信鬼神的天道觀。
全詩十句,可分三層。前三句為第一層,是祭祀上帝,乞求蒼天保佑。周人對蒼天無比虔誠,“我將我享,維羊維牛”,既寫出祭祀時熱烈而又嚴肅的場面,又寫出了祭祀品之豐盛。這里寫殺羊宰牛,為了祭享,不但要用心烹煮,而且供品俱全。只有這樣,才可以使上帝安然歆享;也只有這樣,上帝才會保佑,恩賜福澤。于此可見周人對上蒼敬畏、虔誠的心理。中間四句為第二層,贊頌文王功德,祈禱文王神靈保佑平安。“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是文王順從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經(jīng)驗,是周王朝壯大、勝利的法寶,自然也是后王學習、效法、繼承的主要內(nèi)容。文王積善興德,施行仁政,“諸侯皆向之”(《周本紀》)。他又“改法度,制正朔”(《周本紀》),為周民族的發(fā)展壯大,為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而使得天下歸附,周人愛戴。以文王為榜樣,以他的法典為準則,裕民保國,安定四方,這就是勝利的必由之路。詩中“伊嘏文王,既右饗之”,就充分表達了周人對文王的贊頌和祈望之情。最后三句為詩的第三層,寫周人祭祀的目的及其敬畏蒼天之情。我們?nèi)找剐⌒闹斏鳎矣诼毷兀谟诩蓝\,嚴守天道,就是希望神靈賜福、保佑;也只有這樣,才能安邦治國,永保平安。詩中于此只說天,不及文王,實際上,天和文王是統(tǒng)于一尊的。文王是人間圣王,上帝之子,所以畏天就是畏文王。這一層,周人敬畏上帝文王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祭祀詩通篇運用賦體。敘寫祭天,詩中鋪陳場面:又是煮,又是烹,熱氣騰騰,為的祭享。特別突出祭品之全:有肥牛,又有肥羊。詩似乎要告訴我們,周人安居樂業(yè),六畜興旺;還告訴我們:周人對天帝極其崇敬,無比虔誠。描述祭祖時,則突出寫了文王的豐功偉績,用語親切、嘆美、自然。最后,詩人又以議論筆法函括經(jīng)驗,總結(jié)教訓:只有敬天之威,勤于祭禱,才能得到天神福祐,國家安定,百姓樂業(yè)。
這首祭詩,雖然篇幅短小,但內(nèi)容豐富,結(jié)構(gòu)緊湊,層次井然。“首三句祀天,中四句祀文王,末三句則祭者本旨,賓主次序井然(《詩經(jīng)原始》)。
另外,詩的語言樸質(zhì)真淳,委婉含蓄。雖為祭天頌祖,但又意在言外,其中“戒成王”之意含而不露。詩里天與文王,神而人,人而神,人神合二而一。法文王所以法天,畏天所以畏文王,“天與文王一也”(宋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語言不尚雕飾,不避古拙,唯以達意為目的。
上一篇:《成相雜辭》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我行其野》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