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骰子酒令四首》鼎食華軒到眼前,拂衣高謝豈徒然。九霄路上辭朝客,四皓叢中作少年。他日臥龍終得雨,今朝放鶴且沖天。洛陽舊有衡茆在,亦擬抽身伴地仙。
鴛鴦:商山四皓。
薛姨媽:臨老入花叢。
賈母:將謂偷閑學少年。
鴛鴦:劉阮入天臺。
李紋:二士入桃源。
李紈:尋得桃源好避秦。
鴛鴦:江燕引雛。
賈母:公領孫。
李綺:閑看兒童捉柳花。
鴛鴦:浪掃浮萍。
賈母:秋魚入菱窠。
湘云:白萍吟盡楚江秋。
《紅樓夢》第一百零八回描寫“強歡笑蘅蕪慶生辰”,續作者在賈府被抄以后,借寶釵生日聚宴,安排了一場席間行骰子酒令的情節,意在描繪賈府的太太小姐們的強顏歡笑,但是,即使“強歡笑”也令人笑不起來。當骰子行至三令時,續作者有一段描繪:
……鴛鴦道:“大奶奶擲的是‘十二金釵’。”寶玉聽了,趕到李紈身旁看時,只見紅綠對開,便說:“這一個好看得很。”忽然想起十二釵的夢來,便呆呆的退到自己座上,心里想,“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復又看看湘云寶釵,雖說都在,只是不見了黛玉,一時按捺不住,眼淚便要下來。恐人看見,便說身上躁的很,脫脫衣服去,掛了籌出席去了。這史湘云看見寶玉這般光景,打量寶玉擲不出好的,被別人擲了去,心里不喜歡,便去了;又嫌那個令幾沒趣,便有些煩。……
這個情節雖然明顯模仿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改三張牙牌為四只骰子,改一人說一副牙牌為二人合說一副骰子。但是,構思還比較合理,所說詩句也基本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與個性。在續作的后四十回中的韻文作品中,也算得上是成功之作。
第一副骰子,薛姨媽擲了四個白色的幺。鴛鴦道:“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這個比喻也頗為恰當。據《史記·留侯世家》:秦朝末年,在今陜西省的商山隱居著四位有名望的老者: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lu)里先生。四人年紀均在八十歲以上,須眉皆白,世稱“商山四皓”。漢時,高祖劉邦欲易太子劉盈,張良為呂后出謀劃策,請四皓輔佐,太子因得不廢。薛姨媽說“臨老入花叢”,為骰牌名。賈母道:“將謂偷閑學少年。”為宋代程顥詩《春日隅成》句:“時人不識予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以上三句相連,取意于唐代劉禹錫《刑部白侍郎謝病長告改賓客分司以詩贈別》詩,該詩全文是:
鼎食華軒到眼前,拂衣高謝豈徒然。
九霄路上辭朝客,四皓叢中作少年。
他日臥龍終得雨,今朝放鶴且沖天。
洛陽舊有衡茆在,亦擬抽身伴地仙。
大意是說,老年人應自得其樂。大體上還比較符合賈母、薛姨媽等人的身份與處境。
第二副,“骰盆過到李紋,便擲了兩個四兩個二”。兩個四點均為紅色,喻仙女;兩個二喻劉、阮二人。所以鴛鴦說:“也有名了,這叫作‘劉阮入天臺’。”李紋便接著說了個“二士入桃源”。這里用《齊諧記》中的故事:傳說漢代劉晨、阮肇入天臺山(在今浙江省天臺縣北)采藥,遇見兩位仙女,留他們住了半年,后來他們要求回家,到家鄉時,發現已經過了七年。“下手兒便是李紈”,她說道:“尋得桃源好避秦。”出自宋代謝枋得《慶全庵桃花》詩中成句。該詩全文是: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魚郎來問津。
這首詩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意。避秦,逃避秦二世時由于苛政而引起的社會動亂,來到桃花源。《桃花源記》中說:山中人“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這首令,顯示了李紋、李紈姊妹逃避現實,向往桃源仙境的思想境界,比較符合李紈的身份、處境與個性。
第三副,“骰盆又過到賈母跟前,便擲了兩個二兩個三”,兩個三象一對江燕,兩個二象一對小燕子,所以,鴛鴦道:“有名兒的,這是‘江燕引雛’。”賈母道:“我說什么呢,‘公領孫’罷。”這是骰牌名,以人喻燕,符合老太太身份,比喻貼切而又親切。李綺所說“閑看兒童捉柳花”,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初夏》詩中成句。楊的原詩是: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作者借用楊詩成句,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情趣,是“公領孫”的具體描繪,頗合賈母護惜晚輩的心理。所以,“眾人都說好”。
這第四副骰子,兩個二點、兩個五點,鴛鴦道:“這是浪掃浮萍。”賈母道:“這也不難,我替你說個‘秋魚入菱窠’。”這是承骰子名而言,浮萍被水浪掃盡,秋魚便只能鉆入菱葉、菱根之中了。湘云又說了句:“白萍吟盡楚江秋。”眾人都道:“這句很確。”此句出自北宋程顥《題淮南寺》詩,原句為:“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萍吹盡楚江秋。”所引異一字,當是草體形訛。這句詩的意思是,在南方的秋天,江中白萍被風吹蕩以盡。與“浪掃浮萍”內容吻合。
這四首酒令中,“臨老入花叢”、“尋得桃源好避秦”、“白萍吟盡楚江秋”,籠罩著一種衰廢、敗落的氣氛,與賈家行將破敗的氛圍、基調是一致的。當鴛鴦念出“江燕引雛”一句時,鳳姐插了一句:“雛是雛,倒飛了好些了。”就是說賈家子孫已開始墮落了。雖道出了實情卻不大吉利,于是,“眾人瞅了他一眼,鳳姐便不言語”。這次行酒令的冷落無味,與賈母兩宴大觀園時的熱烈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續作者的構思用心也于此可見。
上一篇:《題賈寶玉續《莊子》文后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匿名揭帖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