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至《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泛舟洞庭湖》唐山水詩鑒賞
賈至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
乘興輕舟無遠近,白云明月吊湘娥。
唐肅宗乾元時,賈至被貶謫岳州(湖南岳陽),李白、裴九也正漂泊湖湘一帶。舊時好友,孤臣逐客,相逢于異地他鄉,其悲喜之情可想而知。在一個深秋的夜晚,三人駕 一葉扁舟,泛湖八百里洞庭湖,賈至寫下《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泛舟洞庭湖》詩。這是第二首。詩描寫洞庭湖深秋景色,借景托興,寄旨遙深。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 這兩句看似寫景,其實又不全是寫景。說它寫景,洞庭湖岸的楓樹,紅葉紛紛飄落,湖水澄澈明凈,在秋風激蕩下,波光迷茫。落葉之繽紛,可見秋風正緊; 秋風緊,可知湖水之搖動。這兩句確實描寫了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的洞庭秋景。說這兩句不全是寫景,是指在兩句景語中自然地帶進了詩人貶謫湖湘后對前輩詩人屈原的追慕和理解,并在景語中融進了《楚辭》的詩句。《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詩人觸景生情,感身世之多艱,嘆君臣之分離,不禁產生思古之悠情。面對屈原詠嘆過的景物,詩人撫今追昔,傷己念古,似與古人的精神遙遙相接。兩句詩,融寫景、抒情、懷古為一體,渾然天成。
但詩的高明之處還不在此。詩人在寫景中抒情,而又不沉于情,懷古而又能入能出?!俺伺d輕舟無遠近”,詩人跳出傷己懷古之情,且來享受友朋相聚的快樂。他們駕 一葉扁舟,不論遠近,任意東西,這是何等的自由灑脫,超然縱放啊!“乘興”二字,宕開前兩句所抒之情;“輕舟” 二字切題,并與前兩句所寫之景相承,不僅表現了詩人灑脫的情懷,而且也使詩頓生瀟灑的風采。但是宕開情并不是斷情,從最后一句的 “吊湘娥”,可知是明斷而暗屬。詩人乘興遨游,仰望天宇,氣霽地表,云斂天末,白云輕柔,明月朗照,不禁聯想起娥皇、女英隨舜不及,路斷君山,投湖而死的凄側傳說。他們感于身世,引湘娥為同調,發思古之幽情,“白云明月”之下憑吊湘娥,寄托傷懷。“白云明月”看似寫景而不全是寫景。說是寫景,“白云明月”把橫無際崖的洞庭湖與 “瓊樓玉宇” 的天空相接,突出了洞庭湖的高遠清悠,如實地寫出了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的洞庭月景。說不全是寫景,“白云明月”這高潔的形象不正象征著詩人坦蕩的情懷嗎?最后一句,詩人又 一次把寫景、抒情、懷古渾融為 一。
這首四句小詩,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化用典故,其容量之大非一般絕句所能比擬,但是寫來卻瀟灑如意,自然天成。布局上也頗見匠心,如唐汝詢所言:“上用《楚辭》語布景,下遂有湘娥之吊,逐臣托興之微意也。” (《唐詩解》)
上一篇: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張耒《初見嵩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