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奏事建章宮2,圣主偏知漢將功。身著紫衣趨闕下,口銜丹詔出關東。蟬聲驛路秋山里,草色河橋落照中。遠憶故人滄海別,當年好躍五花驄。
【校記】
1.儲,《全唐詩》一作“朱”,《文苑英華》卷二七二作“朱”。
2.回,《全唐詩》一作“通”,又作“封”。
【箋釋】
[王光輔] 《舊唐書》卷七《中宗紀》:“幸始平,送金城公主歸吐蕃。二月壬午,曲赦咸陽始平為金城縣,便幸長安令王光輔馬嵬北原莊。”疑非此人。
[青州] 《元和郡縣圖志》卷一〇“青州”:“古少昊氏之墟,《禹貢》青州之地。舜時以青州、越海、遼遠分為營州,禹復置九州島。武王克商封師尚父于齊營丘。周成王少時,命太公曰:‘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至二十九代為田和所篡,和子孫強盛,與燕、趙、韓、魏、楚俱稱王,五世至建,為秦所滅,分齊地置齊、瑯琊二郡。漢元年冬,更為臨淄,項羽立田都為王,都臨淄。其年四月,田榮擊都走楚,榮自立為王;十二月,楚擊榮,榮走平原,項羽立田假為王。榮弟橫擊假,假走楚,楚立田廣為王。三年,韓信殺廣,漢立韓信為齊王;五年,信徙王楚;六年,以膠東等七十余城封皇子肥為齊王,傳國至厲王昌,國除。武帝復封次子閎為齊王。后國除,遂以齊為郡,領縣十二,理臨淄。后漢改齊郡為齊國。曹魏明帝封子芳為齊王,尋即帝位。晉武帝以弟攸為王,子冏嗣,永嘉末,陷于石勒,其后南燕慕容德建都于此。至慕容超,宋武帝伐克之,以沈文秀為青州刺史,守東陽城,為魏將慕容白曜所陷;遂入后魏。隋大業三年,罷州為北海郡,領縣十。隋亂陷賊,武德二年,海岱平定,改為青州,置總管府。”儲侍郎,名不詳。
[建章宮] 漢代長安宮殿名。《三輔黃圖·漢宮》:“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災。粵巫勇之曰:‘粵俗,有火災即復大起屋,以厭勝之。’帝于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宮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張衡《西京賦》:“柏梁既災,越巫陳方,建章是經,用厭火祥。”《元和郡縣圖志》卷一“長安縣”:“漢建章宮在縣西二十里,長安故城西。太初元年,柏梁臺災,越巫以厭勝之術,請作建章宮為千門萬戶。”
[紫衣] 古代公服。春秋戰國時國君服用紫,南北朝以后,紫衣為貴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稱。《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釋劍而食。大子使牽以退,數之以三罪而殺之。”杜預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帶劍。”杜甫《寄裴施州》:“紫衣使者辭復命,再拜故人謝佳政。”韓愈《李公墓志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
[丹詔] 帝王的詔書。以朱筆書寫,故稱。《舊唐書》卷一七四《李德裕傳》:“昨奉五月二十三日詔書,令訪茅山真隱,將欲師處謙守約之道,發務實去華之美,雖無人上塞丹詔,實率土已偃玄風。”
[關東] 指函谷關、潼關以東地區。《史記》卷一〇三《萬石張叔列傳》:“元封四年中,關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
[驛路] 驛道;大道。《宋書》卷八六《劉勔傳》:“臣又以為郾城是賊驛路要戍,且經蠻接崄,數百里中裹糧潛進,方出平地。”王昌齡《送吳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
[五花驄] 即五花馬。唐人喜將駿馬鬃毛修剪成瓣以為飾,分成五瓣者,稱“五花馬”,亦稱“五花”。杜甫《高都護驄馬行》:“五花散作云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仇兆鰲注引郭若虛曰:“五花者,剪鬃為瓣,或三花,或五花。”唐無名氏《白雪歌》:“五花馬踏白云衢,七香車碾瑤墀月。”
【輯評】
《唐風定》卷一七:韓才宏富,不帶清寒之色,在當時諸子中矯矯絕出。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唐人佳句,有可以照耀古今,膾炙人口者,如……韓翃之“蟬聲驛路秋山里,草色河橋落照中”……此等句當與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詩境淺說》丁編:“蟬聲驛路秋山里,草色河橋落照中。”草色蟬聲,乃尋常之語,以秋山落照寫之,便為佳句,且有旅行光景。與早朝詩之“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誦之便覺有曉行光景,耐人吟諷。
上一篇:《送冷朝陽還上元》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奉送王相公縉赴幽州巡邊》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