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初見嵩山》宋山水詩鑒賞
張耒
年來鞍馬困塵埃,賴有清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云來。
張耒,字文潛,“蘇門四學士” 之一。由于與蘇東坡關系密切,他在仕途上曾多次遭到貶謫,很不得志。這首詩即借描寫南岳嵩山之景,抒發了作者對屢遭打擊、遷徙不定的宦游生活感到郁悶、厭倦,向往清靜安寧生活的情緒。
詩作第一句“年來鞍馬困塵埃”,先道出自己長期以來東遷西徙、鞍馬勞頓的仕途坎坷生涯。頻繁遷官,輾轉奔赴貶所,政治上的郁悶之情自不待言,就是生活上也難以得到安寧。鞍馬困于塵埃,這既是生活實況的寫照,又是仕途失意的一個象征。一個“困”字,真是感慨良深! 詩作開篇便籠罩上一層鉛云般的抑郁情調。第二句“賴有清山豁我懷”,寫出初見嵩山時的感覺,情緒為之 一轉: 所可幸賴者,有嵩山這樣清奇秀麗的景色,使我賞心悅目,忘卻仕途生涯上的抑郁愁悶,胸懷豁然開朗起來。仕途不暢,便生山林之想,詩人厭倦宦游思念清靜安寧生活的情緒在這里已躍然紙上。
前兩句,是詩人自我情緒感受的抒寫,后兩句,詩作便轉入對眼前景象的具體描繪。“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峰清瘦出云來”。日暮時分、北風吹來,雨住云開,幾座峰巒在漸漸消散的殘云中顯露出清瘦的姿影。這里用 “清瘦”形容山姿,以人擬山,準確生動,新奇傳神。后來姜白石詞的名句“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即由此句化出。讀至此,我們可以想見當時情景: 詩人行于嵩山道上,起先視線為云雨所阻,不得見嵩山奇峰異景。嵩山號為五岳中的中岳,聲名久播,詩人新來初到,意欲一睹美景之情不言而喻,但卻如此云遮雨障,于是詩人在仕途坎坷的愁悶中,勢必又添上一 層人生盡不如意的感嘆。然而天公作美,就在夜幕欲降之時,吹來北風,驅散云雨,使詩人得瞻嵩岳清姿,心情頓為一振,不禁油然而生“賴有清山豁我懷”的欣慰之情了。這后兩句,既是描寫眼前實景,又寓含詩人深沉的寄意: 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象這 一座因風驅去云雨而得露清姿的嵩山一樣,能夠擺脫宦游生活帶來的種種煩悶,常保持心境的清朗安寧啊。
詩作把深沉的人生感嘆和清新的景色描寫巧妙地結合在 一起,寓情于景,寄意含蓄。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載: “張文潛言,‘昔以黨人之故,坐是廢放,每作詩,嘗寄意焉。’”此詩即是一例。
上一篇:賈至《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泛舟洞庭湖》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張融《別詩》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