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始聞江陰觀音寺有異僧書《心經(jīng)》①碑, 甚奇怪,既欲往觀之,則已失矣。而麟陽趙邑侯購得摹本,余始得而觀之。則如昌黎子②以登太華之顛,危峰怵目, 愁不能下, 眩栗③欲死;少焉,神氣稍定,又如東郭隱幾而聽天籟之作④,萬竅怒號, 口鼻盡奮,而各騁其趣之所極而后止。吁,所謂技蓋至此哉! 雖顛、素⑤之奔放狂譎⑥, 比之此書猶為拘攣繩墨⑦而不能展矣。雖然其奇怪若此, 而草法未嘗不在也。世固有不反經(jīng)則不合道者⑧, 非圓機(jī)⑨之士, 誰能信之。此書碑既大而摹本亦絕少,蓋俗眼鮮好之者。麟陽既得此本, 乃付黃生道,使再刻石寺中以還其舊。嗚呼,神物之顯晦固自有時哉!
(“四庫全書”本《荊川集》)
注釋 ①異僧書《心經(jīng)》——異僧,不詳?!缎慕?jīng)》,佛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簡稱。②昌黎子——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③眩栗——頭昏目眩,渾身顫抖,極度驚恐。④東郭隱幾而聽天籟之作——典出《莊子·齊物論》。東郭,當(dāng)為南郭,南郭子綦,楚昭王庶弟,居住南郭,故稱;隱,憑靠;幾,案;天籟, 自然界的音響。⑤顛、素——指唐代草書名家張旭、懷素。二人均以草書聞名于世,皆嗜酒,常醉,言行古怪。后世有“顛張醉素”之稱。⑥狂譎——癲狂失常。⑦拘攣繩墨——拘攣,拘束,局限于;繩墨,匠人以繩濡墨打直線的工具,喻規(guī)矩或法度。⑧不反經(jīng)不合道——不打破常規(guī),就不能合乎自然規(guī)律。反,違反,打破;道, 自然。⑨圓機(jī)——圓,推究端詳;機(jī),事物變化之所由。
賞析 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的書法后人一向嘆為觀止。二人均以奔放狂譎聞名于世, 為書任性自然,忘機(jī)而發(fā),所謂“馳毫驟墨劇奔駟, 滿座失聲看不及”,“忽然叫絕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可說是酣暢淋漓,驚世駭俗。但在唐順之的眼中, “癲張醉素”的書作比起異僧所書的《心經(jīng)》來卻又不可同日而語,則異僧之草書實(shí)在是超絕古今!
書法之妙,常令人可意會之而難以言傳。這是書法獨(dú)特的意境美之所在。異僧書法既“奇”且“怪”,故觀之更令人驚嘆它的怪異與超妙。這個書作今人已無從見到了,但從唐順之的描述中,我們?nèi)钥筛惺艿剿剂髋炫鹊臍鈩荨⒆匀宦收娴那槿?。初觀異僧書《心經(jīng)》,作者即驚嘆于它的奇險狂怪,駭人心魄:“如昌黎子以登太華之顛,危峰怵目,愁不能下,眩栗欲死”?!吧駳馍远ā痹俣刃蕾p,則看到了它“獨(dú)與天地往來”的極自然極真實(shí)的境界:“如東(南)郭隱幾而聽天籟之作?!弊髡咴谡媲忻枋鲎约旱膶徝栏惺苤螅诌M(jìn)一步指出:異僧書法雖超越凡俗,但“草法未嘗不在”,這種“法”是真正的“無法之法”,是“反經(jīng)”、“合道”之最高境界,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極致。正因?yàn)槿绱?,才使得“俗眼鮮好之者”,這就是其摹本絕少之根源??梢?,藝術(shù)珍品往往“顯晦固自有時”,常使人有明珠暗投、知音難覓之嘆。
這篇文章名為跋文,實(shí)際可看做一篇奇特的書法鑒賞文章。它不是一般的書法作品評介,對作品不作直觀的分析討論,而是重在傳達(dá)深切的審美感受。文章使用了夸飾、襯托的方法,全力描述書作的撼人魅力,如同在描述一首昂揚(yáng)激越的樂曲,使人即使不能親身感受到它,也仿佛能聽到它來自遠(yuǎn)方,隱隱雷動的回聲。有人評論唐順之的文章“獨(dú)存本質(zhì),盡洗鉛華”, “雖從筆底寫成,卻自胸中流出” (李開先《荊川唐都御史傳》)。此文“直抒胸臆”,反復(fù)詠贊,發(fā)自內(nèi)心,所以顯得情真意篤,真氣沛然。特別是文中提出“反經(jīng)”、“合道”,贊嘆異僧書作“草法未嘗不在”,這是作者散文理論的延伸。他為文強(qiáng)調(diào)“有法”,就是要從唐宋的“有法”入手而達(dá)到“法寓于無法”的秦漢。其理論的價值可以從這篇貌似無法、“信手寫出”的跋文中見出一斑。
上一篇:蘇黃題跋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跋米元章書|原文|翻譯|賞析